随着金融领域风险暴露,纪检组织和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管理和调查也大为收紧。2019年以来,频繁可见金融机构被处罚、高管人员被调查落马的消息,进入2020年,这一势头有增无减,愈演愈烈。
尤其是今年进入5月份后,相关消息更是密集公布,5月7日,温州银行原党委委员、副董事长、行长吴华被“双开”;5月8日,吉林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宝祥涉嫌受贿移送检察机关起诉;5月12日,鸡西农村商业银行原副行长陈伟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已主动投案,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同日,蚌埠农村商业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绍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019年,已经有一大批银行高管在金融反腐中被调查落马,其中涉及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颇受瞩目。从上述信息可看出,今年的调查对象中,城商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成为重灾区。今年公布的全国性银行中被查高管有工商银行私人银行部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徐卫东,目前正在接受审查和调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落马的银行系高管近50名,全国性银行被查高管主要是分行行长、总行部门总经理级别,而城商行和农商行牵涉到的高管人员多为行长级别。
区域性银行治理问题严重
城商行和农商行等区域性金融机构的内控治理乱象是银行业长期以来的一大难题。这在今年陆续曝出的一些中小银行案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目前,吉林银行掌门人张宝祥受贿一案已经调查终结,移送审查机关起诉,而这并非吉林银行第一次出现高管被调查,上一任董事长田学仁也因为贪污受贿而被判处无期徒刑,不仅董事长如此,其他高管也是,2018年该行副行长兼党委委员就被调查。
吉林银行原本是吉林当地最大的银行,2016年时资产规模达到4322亿元,随后连续下降,资产质量持续恶化。
5月12日,两家农村商业银行高管同时接受审查和调查的消息再度将农商行背后的管理问题放大,其中鸡西农村商业银行原副行长陈伟主动投案接受检查,蚌埠农村商业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绍新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不仅在纪检条线出现众多银行高管案件,司法领域也曝出了大量区域性银行的纠纷。中国裁判文书网近日公布的刑事判决书中就有多条与此相关,浙江稠州银行的信贷工作人员伙同企业老板伪造房产证、土地转让合同等材料从自家银行骗取了600万贷款、渑池农商行的信贷员工违规放贷被判处5年半等等。
来自金融监管机构的罚单更是密集出现,记者统计今年二季度以来,即4月1日至今,金融监管部门针对城商行和农商行开出的罚单,该时间段内约有70家银行被监管处罚,绝大部分为违规经营,处以罚款。
银行业新增违规点:泄露、出售客户信息
日前,脱口秀演员举报中信银行未经授权向第三方提供其作为银行客户的“个人流水”一事引发广泛热议,同时也再度将隐私保护和金融机构的数据治理问题带入公众视野。
金融机构由于自身经营属性,天然掌握了大量个人信息,其中包括一些重要的、敏感的信息,近些年随着金融科技、大数据风潮掀起,数据的重要性开始凸显,数据资产被视作未来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全球都已经开始探讨隐私保护和数据治理趋势,中国市场相关问题也浮出水面,银行即是其中重要一环。
中信银行对池子事件做出了果断处理,开除了涉事人员,银保监会也发布了通报启动了立案调查程序。随后,建行很快也卷入类似案件中。根据淮安警方近期公布的一则案件显示,在一条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中,建行一名一员工参与其中,仅靠帮忙查询客户银行可信息,年获利达30万元。
事实上,此类情形并非新近出现,但在新环境下确实愈发频繁,监管部门也逐步加大重视,在四月份针对银行机构做出的监管处罚中,就出现了一条相关处罚信息,比如岱山农商银行就因违规泄露客户信息被舟山监管局处罚30万元,相关责任人处以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3年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