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疫情影响工、农、中、建四大行盈利能力,但资产指标尚未体现相关影响。
“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但贷款增长总体上比上一年强劲,这反映出银行在实施政府支持经济的政策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我们预计2020年将延续该趋势。工、农、中、建四大行在银行体系的公司贷款占比超过32%,这表明2020年银行体系的公司贷款增速可能超过零售贷款增速,为2015年以来的首次。”5月13日,穆迪发布的机构报告称。
穆迪表示,今年一季度疫情影响工、农、中、建四大行盈利能力,但资产指标尚未体现相关影响。四大行主要指标保持稳定和经济遭遇逆流且波动加大之间形成对比,这反映了几个经济、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动态。
首先,与整个银行体系相比,四大行贷款构成的抗冲击能力更强。其企业客户通常包括成熟公司及央企,此类企业一般具有更强的财务实力及后盾。其零售贷款大部分为高首付住房抵押贷款,这极大地抑制了违约行为。
其次,现有的不良贷款确认和拨备操作表明,不良贷款和信贷成本指标在体现逾期贷款压力变化方面会有较长时间的滞后。当前对不良贷款的定义是逾期60天以上的公司贷款和逾期90天以上的零售贷款,这意味着最新披露指标将难以体现大部分受疫情影响出现逾期的贷款,因为在1月末疫情才开始对经济造成重大影响。此外,即使在疫情爆发前,与海外同业相比,中资银行的信贷成本也较高,这体现了高杠杆经济的潜在信用风险以及银行体系已经较高的新增不良贷款率,这有助于解释疫情冲击导致的额外贷款拨备规模并不大。这也反映四大行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已经较高,从而降低了前瞻性新增贷款拨备这一需求。
再次,这些银行可能受益于多项现有的及不断增强的宽限措施。例如,中资银行提供“永久”贷款,或者向无力偿还贷款的借款人提供贷款展期以防止这些贷款变成不良贷款,即便在正常的经济环境下也是如此。由于疫情爆发的影响,政府于第一季度宣布了贷款展期计划,以消除对银行的负面影响。
穆迪预计,未来几个季度,中资银行的经营环境和资产质量将继续转弱。例如,尽管2月份以来经济活动有所复苏,但无担保零售贷款中的逾期贷款规模很可能高于疫情爆发前,这一趋势出现在平安银行(000001,股吧)等其他银行中。但上述某些趋势可能会持续,令其财务指标未能反映当前疫情对经济的全面影响。
5月13日,银保监会发布的2020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61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986亿元,不良贷款率1.91%,较上季末增加0.05个百分点。不过,国有六家大型商业银行经营不错,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保持稳定。据记者统计,一季末,大部分国有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依然在3%以上,在资产质量上,除了交通银行今年一季度不良率上升0.12个百分点、中国银行不良率上升0.02个百分点外,其他4家大型国有银行资产质量和今年年初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