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理财攻略 > 正文

万亿新基建成“风口” 银行贷款置换隐性债务“升温”-银行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3:33:40]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正在肩负起拉动经济增长的重任。在各省市公布的未来投资计划中,基建领域的投资占比很高。由于投资的主体仍是以地方政府主导,业内难免对地方政府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正在肩负起拉动经济增长的重任。在各省市公布的未来投资计划中,基建领域的投资占比很高。由于投资的主体仍是以地方政府主导,业内难免对地方政府新增负债后的风险有所担忧。

据《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了解,由于过去两年一些省市的非标债务的陆续爆雷,对于隐性债务风险的化解,监管期望银行能够参与到债务置换中。然而,此前不少银行处于观望态度,后来在政策明确后由地方政府牵头推进。随着新基建的投资机会出现,地方政府纷纷公布了重大项目建设计划,新的投资也将利好于隐性债务置换。

新基建崛起 债务置换提速

半个多月来,中央级别的政府会议4次直接或间接提及“新基建”,这也让新基建顿时站在了风口。据相关统计显示,截至3月5日,24个省市区公布了未来的重点项目投资规划,总投资额达48.6万亿元,其中2020年度计划投资总规模近8万亿元。

新基建与传统基建不同,主要包括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按照政策导向,未来几年将是我国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大规模部署的关键时期,在政策利好与市场驱动的双重作用下,新基建作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或加速产业转型升级、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国金证券(600109,股吧)预计,对于新基建的规模,从专项债资金用途和 PPP 项目行业分布来看,新基建占全部基建的比重在7%~12%,保守估计2020年规模超1万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在新基建包含的领域中,5G被认为是重中之重,也是今年的重要投资主线。据中国信通院预测,预计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未来5年工业企业开展网络化改造投资规模有望达到5000亿元。5G网络建设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超过3.5万亿元。

“地方重大项目的建设一直是银行的信贷支持重点领域。很多银行也愿意参与到重大项目的基建中。实际上,地方新基建的推进资金需求大,商业银行也愿意投放更多的资金支持。”一家国有大行人士认为。

据她介绍,在一些平台公司非标融资中,被认定政府隐性债务的项目通过贷款置换已经有很多了,都是达到一定标准,手续齐全的项目。

该国有大行人士告诉记者,为了未来更好的合作,地方政府与银行的关系维系很重要。银行在对待政府隐性债务方面,也是多种方式相结合,通常做法是政府债务到期偿还一部分,剩余的则进行展期或者置换。

“总体上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可控的,发行的债券规模增长也较快。”上述国有大行人士认为。

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1~2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2万亿元,规模较去年有较大增长。其中,1月地方债发行7850.64亿元,较2019年1月份4180亿元同比增长87.8%;2月地方债发行4379亿元,较2019年2月增长20.24%。

在各省市公布的重大项目建设计划中,从投放领域来看,轨道建设(高速公路、高铁)、输变电工程、生态环保等基础建设为重要投资方向,同时民生保障、产业转型与升级(新能源、先进制造业等)同样也是重要投放领域。

“各地政府情况不同,偿债能力也不一样。目前的问题可能更多集中在负债率较高的省份,而项目资质又比较差的项目上。”上述国有大行人士认为,置换长期贷款也仅仅减轻了短期偿债压力,最终的风险化解还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四省债务破万亿 非标风险凸显

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一直是业内关注的重要话题。从总量上看,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较大,且年增长较快。截至2019年12月,全国地方债务余额高达21.3万亿元。而2010年审计调查报告中,彼时公布的政府性债务余额才10.71万亿元。

同时,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也逐渐有所显现。2019年10月公布的数据中,国内4个省份的债务余额突破1万亿元,分别是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和广东省。这些省份虽然当前欠债最多,但是经济发展较好,其偿债风险并不大。相较而言,青海省等地政信类信托等非标债务风险频发,负债率较高,对应偿债压力也不小。

面对地方债务风险,银保监会多次要求加强风控,并逐步对政府平台债务进行清理和置换。在近日印发的《推动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监管明确指出要继续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依法明确存量债务偿债责任,规范支持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配套融资,严禁违法违规提供新增融资。

“化解地方隐性债务已经有两年了,各家银行都尝试过一些处置的方式,但是没有一个明确范例。商业银行给地方政府平台提供长期贷款的前提是有比较好的偿债能力,这对于平台公司的资质有一定的要求。”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银行前期对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置换贷款的动力不足。大多数银行都是各家负责各家的债务,较少出现交叉,更不愿去做“接盘侠”。其中一些有充足抵押,偿债能力较强的非标债务也会受到银行青睐,但是更多资质不佳的债务却少有机构愿意介入。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这种情况在逐渐改变。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银行也出现了所谓的‘资产荒’。政府的债务置换是符合政策指引的,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资产荒的问题。此外,在地方政府和银行的沟通中,地方政府往往也会给予银行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匹配相应的财政资金存款,以此加大债务置换的吸引力。”

该人士还认为,有些项目可能没有被纳入到政府隐性债务之列,这类债务风险就比较难解决。

据了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很多也来自于此前的基建项目。在传统基建项目中,政府性质的基金往往是作为投资基金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地方政府探索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综合性投融体系的同时,银行往往与政府均凑一半,也就是说政府自筹资金比例达到了40%以上才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

“政府的自筹资金除了基础性财政支持之外,非标融资就是一个主要的筹资方式,这也就形成了隐性债务。”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认为,从地方政府债务看,未来新基建的资金需求量更大,资金缺口也会存在,这可能需要政府和银行有一个更紧密的合作。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