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理财攻略 > 正文

占比约2成,增速曾超17%,疫情下这一银行增长新引擎受挫,如何突围?-银行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3:33:35]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近期,央行发布了2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其中,住户部门贷款减少413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4504亿元。从数据来看,疫情很显著地冲击了居民信贷。记者统计了近年来22家A股上市银行非住房类个贷数据(

近期,央行发布了2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其中,住户部门贷款减少413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4504亿元。从数据来看,疫情很显著地冲击了居民信贷。

记者统计了近年来22家A股上市银行非住房类个贷数据(集团余额口径,下同)。从数据可以看出,2017年至2019年上半年大部分银行非住房类个人贷款数据近年来出现明显增加。在这22家银行中有17家发布了个人经营贷款相关数据。记者梳理数据发现,银行非住房类个人贷款大部分以消费类贷款和信用卡为主,粗略估计其占个贷比重大约在20%的水平。

然而疫情之下,这一占比近20%的业务明显受挫,一位国有大行地方分行个金部门人士向记者表示,其所在的分行一二月份的消费贷总额下降了约5%,个人经营性贷款也有所下降。接下来银行消费业务该如何突围?

疫情冲击居民短期信贷

从央行发布的2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来看,2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9057亿元,同比多增199亿元。其中,住户部门贷款减少413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450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71亿元。

从数据来看,疫情很显著地冲击了居民部门的信贷。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指出,近期居民贷款减少,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受新冠疫情影响,居民旅游、装修等消费活动大幅减少,导致短期消费贷款收缩;二是疫情期间房地产销售近乎冻结,进而导致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三是企业延迟复工造成居民收入有所下降,从而导致居民相应减少消费活动。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李奇霖指出,居民短期信贷下降4504亿。这是因为隔离在家,没有了外出的群聚性消费活动,电影院、餐饮、旅游等消费几乎被冰封。另外,能撬动短期信贷增长的耐用品消费必须得线下进行,自然也会受到明显冲击,比如购车,买之前得试车,再比如大型家电家具,很难做到“无接触”安装。

同时,他指出,居民中长期信贷小幅增长371亿,无论同比还是环比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这是因为居民的中长期信贷与房地产销售高度正相关,由于房地产购置签约也需要在线下才能完成,在疫情冲击下,30城市房地产销量2月出现了近70%的负增长。

众所周知,针对居民的零售业务是各大银行的重点发力对象。广发证券(000776,股吧)分析师倪军和屈俊指出,2009年是长期趋势的转折点,这年以后信贷增长的发动机由对公切换为零售。

他们表示,零售业务是银行综合实力的体现,营收和利润在国有大行和股份行中占有较大比重。银行零售业务包括:面向个人、家庭和小微企业的存款、住房按揭、消费信贷、信用卡、财富管理等服务。

疫情下,银行消费贷、信用卡业务受挫

个人贷款主要包括了住房类贷款、经营性贷款、消费类贷款和信用卡等几个大类。记者统计了近年来22家A股上市银行非住房类个贷数据。从数据可以看出,2017年至2019年上半年大部分银行非住房类个人贷款数据近年来出现明显增加。


总体来看,22家上市银行截至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6月末非住房类个人贷款总量分别为79966.18亿元、94099.34亿元和100391.45亿元。2018年末非住房类个人贷款较2017年同比增长17.68%。2019年上半年非住房类个人贷款较2018年末增长6.69%。

同时,记者统计了截至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6月末非住房类个人贷款占个人贷款比值。


从整体来看,近年来22家银行非住房类个人贷款占个人贷款比值变化并不大。总量上来看,截至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6月末非住房类个人贷款占个人贷款比值分别为30.9%、31.43%、31.28%。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统计梳理发现,这22家银行中有17家披露了近年来的个人经营贷款数据。从这17家银行总体数据来看,截至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6月末,非住房类个人贷款占个人贷款比值分别为27.77%、27.97%、27.95%,其中,经营类个人贷款占个人贷款比值分别为6.63%、6.61%、7.07%,比值变化均不大。

换言之,银行非住房类个人贷款大部分以消费类贷款和信用卡及其他为主。抛去经营性贷款和部分银行的其他个贷业务,粗略估计消费类贷款和信用卡占个贷比重大约在20%的水平。


中银国际证券分析师励雅敏和袁喆奇曾分析2018年各家银行零售转型推进持续,他们认为,从2018年来看,大部分银行把50%以上的信贷投向零售,其中信用卡、消费贷款持续成为除房贷外的重要增长引擎。

然而,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银行消费贷款、信用卡业务受挫。

往年来看,一二月份消费贷和经营性贷款都是增长的,而今年却大幅跳水。一位国有大行地方分行个金部门人士向记者表示,其所在的分行一二月份的消费贷总额下降了约5%,个人经营性贷款也有所下降,而往年一二月份消费贷和经营性贷款都是增长的。此外,信用卡普通消费透支额(剔除汽车、家装等专项分期的透支额)下降了近20%。

央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也印证了这一说法,疫情显著地冲击了居民部门的短期信贷。

银行消费贷业务如何突围?

不过,业内专家对于银行短期贷款业务的看法也不悲观。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居民短期贷款大幅减少,给银行零售业务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冲击,消费贷款、信用卡等业务开展难度加大,相关利润明显减少。但从长期发展方向来看,零售业务未来仍将是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记者,贷款方面,在当前零售银行转型过程中,零售业务受到银行普遍重视,这几年很多银行零售存款及贷款的占比都在提升。短期消费贷款下降主要是受疫情冲击,疫情影响消费需求,需求端受影响,供给端也会受到一定抑制。疫情过去,这些需求还是会被释放出来,中长期来看零售贷款不会受到很大影响,而且现在很多银行在推非接触模式的服务,通过这样的方式还会有增长空间。

同时,各大银行面对消费类业务的负增长也没有坐以待毙,早早开始部署起消费业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线上搜索、线下走访发现,2月份以来,众多银行都推出了消费贷利率优惠政策,优惠力度不一。相比之下,大行的利率更低,工行和建行消费贷利率最低可至4.35%。

今年信用卡活动策略打法明显偏“宅”。《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去年这个时候各大银行信用卡主打活动以消费返现、返礼、送积分为主,而今年信用卡活动的打法发生明显变化。

董希淼向记者表示,消费贷款利率下调,有助于降低客户成本,提升这类贷款产品吸引力。消费贷款利率相比银行其他贷款的利率是比较高的,本身也具有一定的下降空间。这样有助于疫情期间减少客户的还贷负担,增加产品吸引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发挥消费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范若滢告诉记者,当前,多家银行的消费贷款业务开启了降价促销模式,一方面,这是银行应对疫情冲击,稳定业务发展的举措;另一方面,考虑到疫情冲击叠加经济本身下行压力较大的宏观背景,未来需要高度关注消费贷不良率和逾期率情况。

李奇霖也表示,疫情一旦控制,积压的消费需求释放将带动信用卡消费恢复,今年有一轮房地产竣工潮,这会直接推升家具家电、汽车等耐用品消费需求,进而推动居民短期信贷反弹;同时后续因开发商流动性压力降价促销活动叠加购房政策转暖也将集中释放被压抑的住房购置需求,进而带动居民部门中长期信贷高增。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