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央行官网公布了2020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1月新增信贷3.34万亿元、社融增量5.07万亿元,超出市场预期。
另外,1月末M2余额202.31万亿元,同比增长8.4%。而罕见的是,1月M1增速为0,是该指标有统计以来的首次。
这些数据背后,透露着怎样的信号?
M1增速首次为零
央行数据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2.31万亿元,同比增长8.4%,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
民生银行(600016,股吧)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1月6日全面降准,但政府债券提前发行,财政存款增加4002亿元,而前一个月为减少10786亿元,本月财政存款增加对货币起到回笼作用,导致M2增速较上月回落。
“另外,1月M2增速环比放缓,还由于前一个月8.7%的M2增速创下了近22个月新高,远高于近期均值水平,而且本月8.4%的M2增速与去年同期持平,与近两年平均水平相比仍然不弱,且信贷和社融超出预期,对实体经济起到支撑作用。”温彬进一步指出。
数据同时显示,1月M1增速为0,是该指标有统计以来的首次。
对此,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月M1同比增速为0,有春节错位因素,但创历史新低,也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力比较差。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春节前会有大量单位存款转化为居民存款,货币派生速度加快,会带动M2及M1增速短期上扬。2020年和2019年春节在不同月份,这会导致上月(2019年12月)M2和M1增速加快,而上年高基数又会拉低本月同比增速数据,并不代表实体经济运行出现明显波动。
社融及信贷超预期
信贷方面,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34万亿元,同比多增1109亿元,创下单月历史新高。
温彬分析,1月信贷增长超出预期,一方面是因为各银行项目储备较为充足,年初信贷投放积极性较高;另一方面是新冠肺炎疫情大范围传播时各行各业基本进入春节假期,假期前的信贷投放规模基本奠定1月增量基础,因此疫情对1月的金融数据影响相对小,主要影响将从2月开始体现。
社会融资方面,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0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883亿元。
王青认为,1月新增社融环比增加约2.97万亿,环比大幅多增,主因年初信贷放量、地方政府专项债开闸,以及“资产荒”背景下表外融资三项合计转正。“同比来看,1月新增社融同比多增3909亿元,主要贡献来自新增政府债券同比多增5913亿,反映今年专项债发行进度进一步前移”。
吴照银对记者分析,今年1月份受到春节因素影响,实际上只有十几个工作日。在此情况下,社融、信贷数据仍比去年不受春节因素影响的1月份还要大,这也超出了市场的预期。“这反应了货币的主动投放量是很大的”。
数据显示,1月流通中货币(M0)余额9.32万亿元,同比增长6.6%,当月净投放现金1.61万亿元。
信贷结构不断优化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每年1月份的信贷数据基本都会创下年内最高水平。从今年1月的数据上看,新增信贷结构方面,企业部门贷款较前一个月和去年同期都有所改善,居民部门贷款有所回落,人民币信贷结构不断优化。
就企业部门而言,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8600亿元,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别多增24356亿元和2800亿元。
温彬分析,从增量结构上看,企业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都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增,说明在逆周期调控政策下,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增强;同时,企业中长期贷款比上月和去年同期的增量又分别高于企业短期贷款的相应增量,说明金融机构按照监管要求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民企、制造业的中长期融资支持力度。
记者注意到,在1月新增社融大幅超出预期的情况下,新增人民币贷款、表外融资、直接融资等主要构成项都较前一个月有所放量。
具体而言,表内信贷(未包含外币贷款)新增3.49万亿元,比前一个月多增2.41万亿元,但比去年同期少增768.36亿元,仍体现年初实体经济信贷需求较为旺盛,而银行信贷投放意愿也较强。
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方面,温彬指出,增量都比去年同期增加,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量比去年同期减少,表明长期融资上升,融资结构在改善。
“下阶段,新冠肺炎疫情对金融数据的影响将逐渐体现,短期内需求或有所回落,但供给不断发力,刺激信贷增长的因素不断增多。”温彬进一步指出,逆周期政策要科学稳健把握调节力度,货币政策要继续保持灵活适度,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平衡。此外,随着疫情不断改善,实体经济需求回升将带动融资增加,要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企、小微、制造业等领域的中长期信贷支持,促进经济加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