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理财攻略 > 正文

摩根大通们的欧美式激进 外资银行区块链金融应用“内外有别”-银行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3:29:41]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此前,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桑坦德银行相继退出R3联盟,原因是他们认为这些年R3联盟并没能拿出实质性的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成果,以及前瞻性的技术研发成就。银行区块链布局中外路径推进区块链发展,中国

此前,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桑坦德银行相继退出R3联盟,原因是他们认为这些年R3联盟并没能拿出实质性的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成果,以及前瞻性的技术研发成就。

银行区块链布局中外路径

推进区块链发展,中国迎来了高光时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当前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的区块链技术应用,主要集中在跨境贸易融资与供应链金融领域,尚未延伸至跨境支付、数字票据、发债等领域。而在境外,他们通过内部孵化,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发票、数字票据、信用证、征信、汽车债券ABS、加密数字货币、发债等领域。

这背后,折射出中国与欧美国家在区块链技术研发应用方面的侧重点截然不同。

随着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日益广泛,越来越多外资大型银行将它视为引领业务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

“当前,摩根大通、花旗等华尔街大型银行在区块链技术研发领域的投入都超过百亿美元。”AgainCapitalManagement合伙人JohnKilduff介绍。

据摩根大通近期出台的内部备忘录显示,2016年底它在区块链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投额资已高达90亿美元。

这笔巨额投入,主要分成两个层面,一是投资参股各类区块链底层技术与应用场景研发机构,二是通过内部孵化,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发票、数字票据、信用证、征信、汽车债券ABS、加密数字货币、发债等领域。

摩根大通区块链负责人AmberBaldet曾表示,尽管很多区块链金融应用技术短期内不大会见效,但摩根大通更愿将它看成是二三十年后的金融市场各项业务运转的基础设施。

相比而言,这些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的区块链应用布局似乎“慢了一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当前外资银行在境内的区块链技术应用,主要集中在跨境贸易融资与供应链金融领域,尚未延伸至跨境支付、数字票据、发债等领域。

这背后,折射出中国与欧美国家在区块链技术研发应用方面的侧重截然不同。

当前涵盖区块链底层技术的主流共识算法、跨链、分片等技术开发都由欧美科创公司完成,因此外资银行在欧美国家更擅长投资底层技术研发机构,先从底层技术解决高并发等区块链性能问题,从而推动各项区块链金融应用迅速实现规模化运营,而中国区块链技术研发主要侧重具体场景应用,因此外资银行则更倾向在中国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实实在在的金融业务痛点。

摩根大通们的欧美式激进布局

“近年以来,华尔街大型银行机构俨然成为各类区块链底层技术研发的最大投资方与合作者。”JohnKilduff感慨。

以摩根大通为例,2016年初,摩根大通参与投资数字资产控股公司DigitalAsset(DAH),助力于探索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大宗商品交易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同年12月,摩根大通与高盛等银行机构又联合战略投资区块链初创公司Axoni,后者主要协助银行等机构开发区块链软件,完善资本市场交易流程。

2017年,摩根大通与加密货币公司Zcash合作,借助区块链零知识证明加密协议开发一款可帮助用户选择性公开交易信息的软件,这款软件的最大好处,是让用户在不透露额外信息情况下,可以完成某些私密性交易投资。

同年10月,摩根大通推出了基于区块链开源技术Quorom的IIN(InterbankInformationNetwork)平台,实现摩根大通与其他银行的信息交换,解决跨境支付合规问题。目前,摩根大通、加拿大皇家银行澳大利亚ANZ银行、新西兰银行等众多外资银行参与其中。

去年8月,摩根大通、高盛、富国银行、花旗集团等金融机构参与区块链创业公司Axoni的3200万美元B轮融资,后者所研发的区块链AxCore技术,正应用在复杂金融衍生品、高交易量外汇交易等各种金融市场。

通过大量投资参股区块链底层技术研发机构,以及自身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持续孵化,令摩根大通在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领域走在行业前列。近日,摩根大通在自身开发的企业级私有区块链平台Quorum上,发行1.5亿美元存款凭证,实现了区块链技术发债融资。

不过,华尔街银行在区块链领域的投资研发布局,并非都是一帆风顺。

此前,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桑坦德银行相继退出R3联盟,原因是他们认为这些年R3联盟并没能拿出实质性的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成果,以及前瞻性的技术研发成就。

这背后,华尔街银行机构也注意到,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要实现更大范畴的普及,还要克服诸多技术瓶颈,其中最重要的障碍,主要是区块链技术性能能否支持大规模的金融业务,区块链技术如何构建更有效的激励机制,如何应对潜在的量子攻击(确保系统运营稳定安全)等。

“这也是摩根大通等华尔街大型银行必须持续向区块链底层技术研发投入巨额资金的主要原因之一。”AcademySecurities宏观策略主管PeterTchir分析,其实这些银行对区块链底层技术与应用场景的投入,也有着很强的目标性,比如他们所投资的很多区块链初创公司,主要通过直接扩大区块、调整数据结构(将链式数据库改成有向无环图),完善共识算法等方法,减少需要参与共识的节点数量以提升区块链技术运营效率。此外,华尔街的银行还会投资一些分片与侧链跨链技术研发公司,以提高区块链运转速度满足金融业务规模化的需要。

在他看来,当前华尔街大型银行在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所遇到的另一大挑战,是能否发行银行支持的加密数字货币。掣肘有两方面,一是这些加密数字货币能有效提高金融业务运作与资金结算效率,二是当地金融监管部门对这类加密数字货币发行依然持谨慎态度。

今年,摩根大通决定计划发行银行支持的加密货币——JPMCoin,引发业界巨大关注,原因是很多银行认为摩根大通正在“犯错”。因为早在2015年,花旗银行曾尝试使用数字代币“连接”全球支付。但这家银行很快发现,全球支付与外汇兑换市场所存在的信用透明度、各国金融监管尺度不一、加密数字货币托管安全性等问题,未必是区块链技术能够完全解决的,最终花旗银行不得不放弃这项尝试。

外资行的中国化布局

相比而言,外资大型银行在中国境内的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范畴相当“狭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目前外资银行主要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跨境贸易融资、供应链金融两大场景。

这背后,一方面是中国跨境贸易与供应链金融领域存在大量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虚假贸易合同骗贷风险升温,因此外资银行需要尽快落实区块链技术解决上述业务痛点,另一方面中国在区块链底层技术研发方面依然较欧美国家有所落后,导致很多基于底层技术变革的金融业务创新一时难以在中国落地。

“不过,由于中国跨境贸易融资与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足够大,只要区块链技术能在这两大场景成功落地,足以给银行创收不少。”上述外资银行IT部门负责人指出,尽管前景广阔,但与之合作的国内区块链技术研发机构仍未解决高并发等区块链性能提升问题,导致整个区块链贸易融资与供应链金融平台无法在很短时间迅速处理大量企业在节点输入的信息,令相关金融业务难以实现规模化。

目前他所在的外资银行高层只能转变策略,先将区块链贸易融资与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流程与后台操作系统搭建好,等待欧美区块链底层技术研发机构成功解决高并发等性能问题,再将这些外资最新技术引入中国,带动相关金融业务得以规模化。

“这也许要等待相当长的时间。”

在他看来,当前中国的区块链贸易融资与供应链金融应用成效,在欧美国家同样有很强的用武之地,比如有些外资银行将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与电子提单功能相结合,令银行、贸易双方与航运公司被连接到一个区块链网络“共同”处理单证交换与相关信息核对工作,将单证交换核对等工作从4-5天压缩到一天内完成,大幅提高贸易融资运作效率。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