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因买自家产品被罚
信托业严监管趋势仍在延续。
日前,华信信托因存在“将信托资金用于购买本公司前期发行的信托产品”,被监管部门处罚50万元。早在今年4月,由于存在“贷后管理不到位,导致信贷资金被挪用于入股金融机构”的情况,华信信托还曾收到50万元罚单。
《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调查发现,华信信托发行的多个系列信托计划均为“不定向投资”理财产品,产品发行数十期到数百期不等。其中,“华冠”系列产品2018年的成立规模或达百亿元,占华信信托集合类信托规模的三分之一。
有业内人士指出,华信信托部分产品可能存在期限错配、非标资金池或者类资金池等问题。
2018年,监管层要求三年内清理非标资金池。记者注意到,华信信托去年的信托资产规模下降了371亿元,业绩亦连续三年下降。华信信托还在年报中提及监管部门去年曾对其资金池业务等开展多项监管检查。
对于罚单涉及的产品情况、资金池业务、业绩下降等问题,本报记者分别向华信信托、大连银保监局联系采访,不过截至稿件刊发,暂未获得回应。
年内两度被罚50万元
年内两度被罚的华信信托,将信托贷款用于买自己的“老产品”。
根据大连银保监局公示的处罚信息表,华信信托存在“通过发放信托贷款形式,将信托资金用于购买本公司前期发行的信托产品”的违法行为,根据《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第五十九条,监管部门对华信信托罚款人民币50万元。
多位信托业内的受访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信托资金购买老产品”的做法并不常见。
不过,对于被罚的是什么信托产品,信托资金如何购买前期产品,是否承接了风险项目等问题,监管部门没有披露细节。《中国经营报》记者向华信信托致电致函采访了解此事,对方亦未对此作出回应。
“新发产品用于认购老产品,一般是资金池的操作模式或者老产品出现风险。” 一位某信托公司研究员认为。
一位某华南地区信托公司的业内人士表示,比如说,信托公司先发行了A产品,一年后退出,用B产品募集的资金承接下来。A产品可能是风险项目,用后续资金来先接盘兑付了。
某信托公司北京地区财富中心负责人此前曾对记者指出,“部分信托公司非标资金池降不下来的原因之一在于,其他出现兑付困难的项目,需要动用池子里的钱去承接兑付。”
上述人士还进一步分析称,“前期信托产品也可能不是风险项目,可能就是一种类资金池的续贷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华信信托今年第二次收到罚单。今年4月份,华信信托因“贷后管理不到位,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于入股金融机构”,也曾被罚款人民币50万元。
大量产品投向不明
“受托人将信托资金以股权投资、权益投资、贷款、权益融资或其他债权投资等单一或组合方式运用于经营管理规范、具有较好成长性、收益稳定的企业或项目。受托人将信托资金投资于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商业银行理财计划、资金信托及银行存款等金融产品。按照《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受托人将信托资金金额的1%用于认购信托业保障基金,认购保障基金作为本信托项下信托财产投资组合的一部分。”
这是“华冠313号”信托产品的资金运用描述。不过,该产品所募集资金最终投资了哪些资产,投资规模多大,暂未能获悉。
该信托的期限为一年,信托规模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预期年收益率方面,A类(100万元~299万元)为7.1%;B类(300万元~499万元)为7.4%;C类(500万元~999万元)为7.5%;1000万元(含)以上的D类则为7.6%。
用益信托数据显示,7月份成立的集合信托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8.11%。上海信托“现金丰利I”7月份运作情况报告显示,2019年7月31日,7日年化收益率为4.5771%。可见,“华冠”系列产品预期收益率低于同一时期的集合信托收益率平均值,高于“现金增利”等资金池产品。
截至发稿前,8月8日官网已披露“华冠313号”的成立公告,并在热销产品一栏挂上了“华冠314号”的信息。从披露的信息来看,其资金运用、信托期限、信托规模、预期年收益率等描述均与“华冠313号”一模一样。
本报记者通过梳理成立公告了解到,2017年1月10日,华信信托成立“华冠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截至目前,“华冠”系列已成立了313只产品,其中2017年期间成立了145只,2018年期间成立了115只产品,今年以来共成立53只产品。
在2018年4月之前,华信信托会在成立公告里公布信托成立规模,但此后的公告均未披露成立规模。2018年1月~4月中旬期间,共有37只“华冠”信托计划成立,规模合计约为35.18亿元,即平均每只信托的成立规模为9771万元。
2018年成立的115只“华冠”产品,若以每期“规模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计算,2018年产品规模至少57.5亿元;若以平均值9771万元计算的话,则产品规模合计约为112.37亿元。
同样地,2019年以来共成立52期“华冠”产品,成立规模至少为26亿元,以平均值计算则约为50.8亿元。
华信信托2018年年报显示,2018年度新增的集合类信托项目共195个,实收信托合计金额为335.99亿元。也就是说,2018年“华冠”系列产品的成立规模,在华信信托集合类信托项目中的占比或达3成。
“判断是不是资金池产品,需要看具体的底层资产。但是发行300多期产品确实不算正常。”一位西南地区某中型信托公司的资深业内人士表示。
前述研究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指出,“这个项目有可能存在期限错配的问题,从而做成了非标资金池或者类资金池。按照资管新规要求,需要进行整改。”
事实上,不同于传统信托产品资金项目一一对应的特征,资金池信托主要为非定向项目信托,信托公司募集资金后投向不特定的项目,也可以是多个项目。信托公司可发行不同期限不同收益率的产品募集资金,投向更长期限更高收益率的产品。
对于信托公司而言,其投资理财项目分为定向、非定向两类。值得注意的是,“非定向”的并不止“华冠”一款。
与“华冠”系列类似的还包括:“华悦”、“祥和”、华信·安泰理财、华信·骏盈理财、华信·骏丰理财、华信·悦信理财、华信·惠盈理财等系列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规模业绩双降
“2018 年,大连银保监局对公司开展了大客户授信业务、资金池业务、信息科技、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等多项监管检查。”华信信托在公司2018年年度报告中这样写道。
公开资料显示,华信信托是目前辽宁省内唯一一家信托公司。目前华信信托的注册资本为66亿元,截至2018年底的净资产约为121亿元。
2018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末华信信托股东总数20家,持有10%以上股份的股东包括华信汇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万联同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沈阳品成投资有限公司,出资比例分别为25.91%、19.9%和15.42%。
从信托资产规模方面来看,2018年末,华信信托管理的信托资产总计1016亿元,较2018年初的1387亿元规模,下降明显。
2018年4月19日,银保监会信托部主任邓智毅在信托监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限期三年内清理信托公司非标资金池业务。
与此同时,资管新规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应当做到每只资产管理产品的资金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不得开展或者参与具有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离定价特征的资金池业务,重申严管资金池业务的强硬监管态度。
除了信托规模下降之外,华信信托的业绩更是连年下降。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2018年,华信信托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3.11亿元、14.02亿元和11.46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5.90%、39.33%和18.26%。
短短三年时间里,华信信托的净利润接近“腰斩”。根据年报数据,2016年华信信托实现净利润16.06亿元,同比下滑18.46%;2017年,净利润减少至10亿元,同比下降37.73%;2018年进一步下降了19.35%,只有8.07亿元。
华信信托在2018年年报中直言,一是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产业转换的关键期,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二是资管行业竞争加剧,监管政策趋严,信托公司转型压力加大;三是基建、房地产等投资回落,信托公司传统业务的风险管理压力增大。
近期,华信信托踩雷了两家上市公司,面临着总额约3亿元的两笔逾期贷款。
根据上市公司*ST大洲(000571.SZ)7月2日的公告,华信信托于2016年11月3日发放贷款本金1.8亿元,根据合同约定,上市公司应于3月20日前将该季度的贷款利息及尚欠的复利、违约金等支付给华信信托,但*ST大洲未能按期支付。
另外,7月8日,上市公司大连友谊(000679)(000679.SZ)公告称,全资子公司于2015年底向华信信托申请的7亿元贷款,7月1日前应偿还的9840万元本金逾期。此外,2019年12月27日,尚有一笔1亿元的本金待还。
或因叠加接连踩雷上市公司等问题,2019年上半年,华信信托的业绩颓势加剧。银行间市场披露的未经审计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华信信托实现营业收入3.09亿元,同比下降43.86%;实现净利润仅0.92亿元,同比下降7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