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市场预期。”对于5月信贷数据表现,多位专家这样评价。专家分析,一季度是信贷、社融的高峰期,进入二季度后,出现一些回落符合季节性规律。
6月12日,央行发布5月金融数据。5月末,M2(广义货币)同比增长8.5%,M1(狭义货币)同比增长3.4%;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4万亿元,同比多增4466亿元。当月,新增人民币信贷1.18万亿元。
整体而言,5月信贷较4月有所恢复,央行稳增长政策效果逐渐显现。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5月信贷增量环比回升,与近两年同期相比,增量也小幅上升。但增幅不及预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前实体经济运行压力仍存。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认为,“稳健、宽松适度的货币政策正在发挥作用,同时,在当前经济仍存在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也体现逆周期调节需求。”
短期信贷高增
“可以说,今年年初以来,贷款增速持续保持在13.5%左右,信贷投放总体平稳。”民生银行(600016)首席研究员温彬称。
数据显示,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8万亿元,同比多增313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4%。
不过,5月的信贷表现低于市场预期。此前市场预期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3000亿元。
“这印证了我们年初冲贷影响的观点。5月信贷增速同去年基本持平,2019年一季度信贷冲量影响大概率已经过去。”中信证券(600030)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
从结构上看,5月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62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94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677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522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20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524亿元。
连平认为,投向结构进一步反映出当前国内经济所面临的压力,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一定程度反映近期部分城市房地产相关政策似有松动的现象。明明也表示,从长期限信贷增速来看,居民部门中长期信贷同比增加(去年同期为3923亿元),可能与住房市场销售维稳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单月增长仅252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031亿大幅少增。
5月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较去年同期大幅少增
对此,明明表示,企业部门中长期信贷同比大幅减少,契合当前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的外部背景。“结合5月PMI指数继续回落,进口数据收报负值,说明企业目前融资需求较为低迷,在经济有所承压的背景下,对未来企业中长期信贷不宜过于乐观。”
此外,5月短期贷款投放较多。短期贷款新增3157亿元,其中,居民短期贷款新增1948亿元,非金融企业短期贷款新增1209亿元。
明明推测,5月小微信贷积极推进可能是企业短期信贷高增的原因之一。温彬则表示,这反映在货币政策边际转松的预期下,企业因资金成本有望下降而在当前时点更加偏好短期贷款。
“企业部门中长期信贷大降,短期信贷回升,或许体现外部压力增加背景下企业投资意愿的减弱,预计后续在贸易摩擦继续长期化的背景下,企业中长期融资需求需要谨慎看待。”明明称。
M2增速稳定,M1增速同比下行
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4000亿元,同比多增4466亿元,前值13600亿元。
在外汇储备规模再次回升、信贷投放持续平稳的情况下,5月M2增速保持稳定,不过,M1增速同比下降。
社融存量增速小幅回升
数据显示,5月末,M2余额189.12万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M1余额54.44万亿元,同比增长3.4%,增速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低2.6个百分点。
M2维持相对稳定,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连平认为,信贷增量反弹以及财政积极推动M2增速向上,而外部不确定性又可能拖累M2增速,两者对冲作用下使得增速与上月持平。
M2增速稳定,M1增速同比下行
明明则表示,M1增速较上年同期下滑,可能说明企业短期经营活动的衰弱,后续应当继续保持观察,以确定M1增速的底部区间。
降准、降息可能性增加
进入6月,国内降准、降息的讨论再度兴起。
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内外部环境变化来看,未来定向降准仍有空间,且降息也存在一定可能性。随着全球14家央行宣布降息,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鸽派”,我国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灵活度将进一步增加。
从5月15日起,央行已将1000多家农村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从11%下调到8%。目前首次降准释放资金已经到位,6月17日、7月15日还将分两次各降准1个百分点,共计释放约3000亿元。
“除此之外,预计6月还会有其他的定向降准。”赵庆明对记者表示。他分析,从国际形势看,全球货币政策现转向宽松,也会使得我国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降息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
“货币政策逆周期定向调节仍有必要,且调节力度应适时加大。”连平认为,目前货币政策处于稳健、松紧适度的基调,然而国内实体经济的压力以及外部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负面冲击两因素,使得适时“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仍有必要。
为了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6月以来央行已累计释放7850亿元流动性。其中,为了对冲MLF(中期借贷便利)和逆回购到期、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在6日到期的4630亿元MLF等量续做的基础上,对中小银行开展增量操作,总操作量5000亿元。连平认为,考虑到货币政策执行的效果,以及一段时间以来央行货币投放的主要方式,定向精准滴灌仍是逆周期调节的主要方式。
温彬预计,央行一方面会继续使用数量型货币政策,通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定向降准等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另一方面,有望再次启用价格型货币政策,即通过调降OMO(公开市场操作)、MLF、T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等政策利率的方式降息,同时逐渐建立从政策利率向市场利率传导的有效机制,有效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
6月8日、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出席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时表示,中国宏观政策空间充足,政策工具箱丰富,有能力应对各种不确定性。此前,易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如果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中国有足够的政策空间来应对,包括调整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近日,金融委办公室召开会议表示,央行将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并对中小银行提供定向流动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