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理财攻略 > 正文

票据套利频被“点名” 部分银行开展自查-银行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3:22:29]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2019年以来,票据市场交易量大幅上升,成为支撑新增信贷的重要力量。然而,票据交易“高开”的同时,票据套利现象引起了监管重视。2月25日,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总体而言新增的票据融资有真实交易背

2019年以来,票据市场交易量大幅上升,成为支撑新增信贷的重要力量。然而,票据交易“高开”的同时,票据套利现象引起了监管重视。

2月25日,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总体而言新增的票据融资有真实交易背景,有企业的正常生产、周转需要,但不排除有个别企业、银行,利用可能存在的一些利差套利空间,进行同业票据的买卖交易。

《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向多位银行业人士了解到,已有银行开展票据自查并收紧票据业务。兴业研究认为,潜在的针对贸易背景真实性等方面的监管要求将压缩“融资票”的生存空间,银行办理承兑、贴现业务将更加审慎,但是对真实票据融资需求的压缩的影响或将有限;预计转贴现市场的潜在票源供给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减少。

剑指票据套利

央行1月金融数据显示,票据融资规模显著增加。其中,表内票据融资和表外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分别新增5160亿元和3786亿元,二者合计占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的19.3%,较去年同期上升13.5个百分点。

兴业研究认为,2018年下半年以来票据市场火爆的原因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票据融资利率下行、票据融资的优势更明显,企业票据融资意愿提升;另一方面是银行在信贷额度宽松而实体经济一般贷款需求不足的背景下,通过票据贴现的方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据了解,当企业面临流动性不足时,通常优先考虑票据融资。“票据融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便利:一方面,票据融资期限相对较短,传统信贷期限从短期到长期时间不等,但票据贴现期限一般不超过6个月;其次,流动性不同,传统信贷投放以后,信贷权利不会发生转移,在银行贴现票据以后,可以将票据进行转贴现或者再贴现;再次,对款项的约束条件不同,传统信贷对贷款用途有明确规定,票据贴现资金一般不需要对款项用途做出特别说明。”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向记者分析道。

记者了解到,票据融资已成为银行表内信贷投放的重要调节工具。“有规模的时候,就做(票据)贴现;没有贷款规模的时候,就把票据卖出去。所以,我们从不担心贷款考核,完不成了就从票据规模来调剂。”某国有大行同业部人士坦言。

伴随着票据交易“高开”,票据套利现象引起了各方面关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月2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到,降准信号发出后,社会融资总规模上升幅度表面看比较大,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主要是票据融资、短期贷款上升比较快。李克强表示,这不仅有可能造成套利和资金“空转”等行为,而且可能会带来新的潜在风险。

2月25日,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商业银行组织同业票据买卖、交易,属于个别现象。针对这种现象,银保监会正组织监管人员加强相关检查,一旦发现资金完全是出于套利和逃避监管目的,而没有投入到实体企业经营当中,监管部门会采取严格的问责和处罚措施。

2月26日,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票据经纪委员会下发《关于规范票据交易套利行为的公告》,要求各会员单位强化自查自纠,严厉杜绝票据套利。

据了解,银行内部票据自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通过查看票面背书,结合贴现频率、资金流向等排查疑似中介;通过财务报表数据是否异常、贴现量与销售收入的匹配性确认贸易背景;禁止贴现资金用于归还贷款、购买理财及结构性存款,以及用于承兑、开保证金等。

记者获悉,已有银行开展票据套利自查。一位来自中部地区城商行的资管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收到了票据套利自查的通知,最近已开展自查,主要按照协会要求的三个方面进行自查。”

然而,也有银行表示,尚未收到自查通知。“目前我行对这类业务(票据业务)尤其是质押贴现管得很严。银行承兑汇票还可以开,但票据质押融资基本不做了。”华东某城商行票据从业人员说。

一位不愿具名的银行业资深人士向记者分析,如果票据套利是由于票据贴现率与结构性存款利率、理财收益率倒挂而产生,这类情形下的票据套利只能通过改善利率传导机制来实现。“我认为监管关注的是建立在虚假贸易背景下的票据‘套利’,这就要求银行在自查时尤其关注贸易是否真实、手续是否合规。”

兴业研究预计,潜在的针对贸易背景真实性等方面的监管要求将压缩“融资票”的生存空间,银行办理承兑、贴现业务将更加审慎,但是对真实票据融资需求的压缩影响或将有限。总体上,转贴现市场的潜在票源供给可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减少。

如何规范票据套利?

监管层由上而下的关注,将票据套利助推至风口浪尖。究竟什么是票据套利?如何规范这类现象?

据了解,票据套利现象发生在银行结构性存款利率高于票据贴现利率时,两个或多个企业合谋,通过伪造合同、发票等虚构贸易背景。例如,A企业到承兑行购买结构性存款后质押开票,票据支付给B企业,B企业到贴现行办理贴现获得资金。在这个过程中,A企业和B企业合谋套取了结构性存款与票据贴现之间的利差。

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发生实际的贸易往来。对企业来说,其付出了贴现利率,得到了结构性存款的高利率;从银行角度来讲,银行的负债端增加了结构性存款,资产端增加了贴现票据,依旧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国信证券(002736)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剑向记者分析,票据套利空间的存在,根本原因是在于存贷款市场的利率与银行间市场的利率,依然没有完全并轨,而银票贴现业务的有趣之处在于,它更大程度上属于存贷款市场,但利率却更大程度上跟随银行间利率,成了两个市场之间良好的套利工具。

大量的票据套利会对企业真实票据融资需求产生挤压,影响票据融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兴业研究在研报中指出,在信贷规模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一部分资金被非真实贸易背景的“融资票”套取,则意味着一部分真实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即非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对真实融资票需求的挤占。

谈及如何解决非真实贸易背景的“融资票”套利问题,兴业研究建议,银行要严查贸易背景,回归票据融资对实体经济支持的本源;关闭套利空间,减少套利诱因,短期来看,结构性存款利率过高,为票据套利提供了空间,因此应解决结构性存款利率定价不合理、过高的问题,长期来看,应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从根本上解决定价扭曲导致套利空间存在的问题;同时,监管落地后转贴现或迎来交易获利空间。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