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净稳定资金比例信息披露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商业银行净稳定资金比例相关定量数据与定性信息披露的频率、内容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可以说,目前这个披露要求,是监管层结合了国际监管规则的最新进展以及中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对整个流动性监管规则予以完善的一个环节。”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解密净稳定资金比例
事实上,净稳定资金比例已具有较长的监测历史,且央行已将其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但此番明确相关信息披露要求还是首次。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之前,净稳定资金比例一般是在各行年报中披露,《办法》明确披露频率等细项要求,有利于推动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监测和风险管理。
所谓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是指商业银行可用的稳定资金与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之比,其用于度量银行较长期限内可使用的稳定资金来源对其表内外资产业务发展的支持能力。去年5月份,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引入了3个流动性量化指标,其中之一即是净稳定资金比例,监管要求为不低于100%。该指标值越高,说明银行稳定资金来源越充足,应对中长期资产负债结构性问题的能力越强。
值得一提的是,净稳定资金比例并非适用于所有银行。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办法》适用的银行包括两类:一是资产规模不小于2000亿元人民币的商业银行;二是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资产规模小于2000亿元人民币但适用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的商业银行。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2015年发布的《净稳定资金比例披露标准》,各成员国相关银行应对该指标进行信息披露。因此,《办法》的发布,是监管层结合中国实际,进一步落实国际监管规则的相关要求。”曾刚强调,实际上,《办法》所要求信息披露主体基本上以大型银行为主,中小银行并未被涵盖在内。
在恒丰银行战略研究部研究员王丽娟看来,对商业银行净稳定资金比例进行信息披露,有助于实时跟踪监测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防范金融风险。
“分层”流动性监管体系不断完善
综合来看,目前我国银行业的流动性监管体现出“分层”的特征,以总资产2000亿元为界,对于较大型银行,适用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和流动性匹配率指标要求;对于中小型银行,适用流动性比例、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和流动性匹配率指标要求。
当下,大型银行由于总资产雄厚、管理体制完善,总体来看达标难度不大,但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无疑存在着达标压力。例如,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被业内人士称为“补戴在中小银行头上的紧箍咒”,主要是用来弥补对于总资产小于2000亿元的中小银行的流动性监管指标缺失。
“目前,我国中小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的问题依旧比较严峻。”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总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研究员宋艳伟对此分析认为,中小银行有大约一半以上的负债资金是通过金融市场筹集,积累了大量的流动性风险,而资金的高杠杆和期限错配又进一步增加了这种流动性风险。
吴琦认为,当前市场流动性延续合理充裕,短端资金利率保持平稳运行,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和监管指标达标压力总体可控。但同时也应当看到,随着存贷增长不匹配日益凸显,核心存款占比降低,以结构性存款为主的主动负债规模增长迅速,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难度趋于上行。
“对于银行机构来说,应加强对宏观调控政策的研判和资金市场的关注,提升流动性管理的前瞻性;加强对自身流动性水平的监测,建立流动性动态管理机制;完善考核机制,做好资产负债的组合管理,加强对分支行存贷比的考核,增强核心存款的稳定性。”吴琦建议。
流动性应强调动态管理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此次发布的《办法》并不适用于总资产小于2000亿元的中小银行,但事实上,中小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必要性更加突出。
今年2月份,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的防范金融风险成果只是阶段性进展、阶段性成果,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紧盯几个风险领域,其中之一便是“要时刻注意防范中小银行保险机构在经济下行和金融市场波动情况下的流动性风险”。王兆星认为,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控制和处置,中小银行保险机构的流动性风险可能会引发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光大证券(601788)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表示,中小银行面对流动性与成本的双重考验,未来应对措施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银行回归存贷业务的本源,发展以存定贷的模式,拉长负债端久期以匹配资产端;另一方面,加强资产负债的精细化管理,即用高流动性的负债对接高流动性的资产。
综观整个银行业,多数业内人士认为,短期来看,由于先期预期比较充分,无论是《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还是《商业银行净稳定资金比例信息披露办法》,对市场的短期冲击都不会太明显;但中长期来看,流动性监管体系的逐步完善对银行业务模式和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不容低估。叠加此前资管新规、大额风险暴露、同业存单纳入MPA考核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银行或将进一步强化对长期稳定负债、零售负债的争夺,同时在资产端更加注重资产质量和流动性。
专家建议,面对流动性风险的新形势新变化,银行业应提高对流动性风险的认识高度,从多个方面进一步创新风险防控手段。天风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认为,一方面,要抓好资产负债的组合管理,促进负债来源多元化,增强核心存款稳定性;另一方面,要建立流动性管理长效机制、健全流动性管理体系,应逐步将偏于静态的管理转变为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