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某城商行向企业老板提供100万的个人贷款额度,“5亿资金,不到半个月就发放出去了,也就是500个客户。”
以个人贷款为代表的消费金融业务,是近年来银行业务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银行零售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进入2019年,在货币环境宽松以及经济下行、优质资产难寻的大背景下,这一趋势尤为明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1月21日从市场多位消费者以及多家银行了解到,当前银行流动性虽然很充裕,但银行对企业放贷仍然谨慎,其原因主要是,2018年的违约事件让机构心有余悸,同时对今年坏账的预期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个人贷款业务则由于其小额、分散、风险较小的特点,成为替代资产被银行青睐。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由于宏观货币政策的变化以及监管政策导向等诸多原因,银行最近几年开始发力的消费金融,在2019年会呈现出加速的趋势。
担忧对公违约发力个贷
房贷是最常见的个贷形式,除此以外,近几年逐渐兴起短期消费贷款也迅速占领了市场高地。一位熟悉个贷业务的银行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目前银行向个人发放的贷款形式主要包括信用贷、消费贷、经营贷以及房抵贷等,从市场反应来看,需求非常高。
他对记者表示,毕竟与民间贷款以及从互联网等渠道申请贷款相比,从银行借钱的成本要低很多,以最典型的互联网银行贷款“微粒贷”为例,贷款利率可高至18%,几乎是银行贷款利率的3倍,目前银行个贷利率多为6%左右。
上海地区一位银行个贷经理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办理个贷的人很多,银行放款也非常顺利。
作为银行,发力个贷业务的一个重要做法是简化程序,提高放款速度,这也得益于金融科技的发展。记者从多家银行消费贷产品介绍中发现,大多提供纯信用贷款产品,“30万额度、即时放款”等条件是标配。
一位城商行个贷经理对记者介绍,该行对个人客户所在的行业设置白名单制度,白名单以内的客户额度30万,贷款年利率6.18%-6.65%,不在白名单的客户额度20万,年利率7.6%。据多方了解,这也是多数银行的做法,银行考量个人客户的指标维度主要包括企业是否国企、公积金和个税缴纳情况等。
另一些银行通过户口、个人资产来区分,比如上海地区一家银行,对是否上海户口,是否在上海地区有房产作为一个区分指标,执行不同的额度和贷款利率。
广东地区一位银行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很多银行以国企单位为目标,开发其职工作为个贷客户的情形非常普遍。特别是很多城商行、农商行,目前的环境下,由于担心违约和不良,对企业贷款不敢轻易发放太多,转而大力发展个贷业务。
据其透露,当地某家城商行,做法就较为典型,对于小企业,该行以企业是否纳税作为指标,向企业老板提供100万的个人贷款额度,“5亿资金,不到半个月就发放出去了,也就是500个客户。”
有金融市场人士对记者指出,从银行的角度来看,贷款发放给个人,银行的主动权更大,企业贷款形成坏账或者违约,银行则要受《破产法》等相关约束。
旺盛的个贷需求与消费背离
从利率上看,由于目前各资金方“资产荒”,有信托业人士对记者表示,某互联网头部企业提供的融资成本已从去年的11%降至当前的9%。另外,民间借贷利率亦有所降低。从银行端看,对企业的贷款以及房贷,虽无明显的大幅下降情况,但据记者了解,上浮幅度下降也不是个案。
但消费贷利率尚未发现明显变化,其背后的原因或许与银行的个贷客户下沉有关。薛洪言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银行在今年会更进一步发力个贷业务,其中一个做法就是拓宽用户边界,从优质客户向中等客户蔓延,风险可能会略高,对应的贷款利率也会高,所以很难观察到消费贷款整体利率的变化。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尽管经济下行,居民收入增长乏力,但贷款需求和动力仍然存在。其背后,一方面,供给端即贷款的可得性更为便捷,另一方面,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在发生变化,而整个社会的消费升级则提供了大环境。
2016年底以来,由于房地产调控逐渐趋严,以房贷为主的中长期消费贷增速逐渐降低,而以信用、消费、经营贷为主的短期消费贷则同步迅速增长。2017年全年,中长期消费贷余额增速由35%放缓至23%,短期消费贷余额增速从年初的20%攀升至年末的38%;2018年,中长期余额增速从23%继续降至18%,短期余额增速也在放缓,但仍高达30%。
海通证券(600837,股吧)研究所姜超认为,尽管2017年以来居民短期消费贷大幅增长,但最近两年消费的增长并不快,短期消费贷与消费出现了背离,换言之,消费贷大幅增长,但社消零售增长维持在10%,甚至下降,而对比消费贷和消费支出的数据发现,我国居民消费贷余额与居民消费支出之比从2013年的17.6%增至2017年的37.8%,翻了一倍多。
其背后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的消费贷流向了房地产以及开展了其他投资行为。这与微观经验亦相符,有银行人士就明确对记者表示,2015年股灾之后,很多个人投资因投资巨亏而负债的窟窿,均是通过消费贷填补的。另有消费者也向记者指出,向银行申请消费贷就是为了开展一些熟悉的投资业务,赚差价。
事实上,据记者了解,相比过去两年,目前银行的消费贷业务更加规范和严格,明确区分信用贷和消费贷,后者要求提供用途证明等一堆文件,并且要受托支付,信用贷款达到一定额度之后也要去受托支付。不过,更多情形下,这只是合规上的要求,银行对个贷资金的监管依然比较微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