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万千制造业企业正在进行生产线的智能改造,实现设备更新和数字化工厂的建设。但智能改造实施阶段,一次性资金投入大,实施周期长,供需双方都有着不同的需求痛点,如企业想买智能设备但缺钱,设备商想卖但又不敢赊销。面对这些痛点,有银行已开始探索专门针对智能制造的金融服务。
昨日,在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浙商银行副行长吴建伟表示,该行已提出打造“智能制造服务银行”在初期选型、中期实施和后期运维等阶段,发挥银行资金融通、信用中介、衍生服务等职能。
解决智能制造
供求双方信任基础
智能制造虽然前景广阔,但门槛不低、投入不少。目前之所以暂未遍地开花,是因为企业有着现实顾虑。专门从事为制造行业提供“机器换人”业务的陀曼集团的董事长俞朝杰表示,一方面,实施智能制造一次性投入较大,企业既担心投入风险,又怕丧失市场机会;另一方面,智能制造需要持续的定制和升级,而供需双方缺乏深度合作的信任基础。
“中小企业客户对改造效果存疑,我们也担心中小企业的资金实力和信誉,要求先行付款,双方因此时常僵持不下。”俞朝杰说。
吴建伟称,针对这一僵局,为解决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浙商银行创设履约见证服务。为陀曼制造按合同履约、中小企业按期付款提供见证。具体来说,各方约定:任何一方违约,银行都将先行垫付违约赔付给守约方,并向违约方追偿;若违约方最终仍未偿还银行垫付的违约金,银行可将商业失信录入征信记录,增强双方约束,实现交易撮合。
智能改造升级过程中,对供给方(多是卖智能设备的企业)来说,由于设备采购方通常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加重了供给方的垫资压力。对此,浙商银行和交易双方约定,设备采购方在预付30%定金的同时,把另外30%的到货款提前在该行应收款链平台上签发承兑“订单通应收款”。相应的,供给方在收到30%的应收款后,可随时转让给浙商银行、或拆分向上游作为采购支付货款。下游的设备采购方则根据合同约定,到期兑付。
“这既解决了供给方的垫资压力,又没有增加设备采购方的现金支出。”吴建伟称,对于这些设备采购企业签发的应收款,浙商银行则通过证券化产品设计,以它为基础资产发行资产支持票据(ABN)产品,导流债市资金。
远程数控技术应用
在银行风控
截至今年9月末,浙商银行运用智能制造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服务智能制造企业近1200家,帮助2000多家制造企业完成设备更新、生产线改造和数字化工厂的建设,其中近80%是民企。
实际上,企业智能设备的应用,对银行来说也可以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大数据风控。浙商银行公司银行部总经理颜怀彬表示,智能制造使用的都是智能设备,这些设备都可远程控制。如果出现还款困难,可以要求企业的设备进行停机,设备可以收回来处置缓释风险。同时,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企业关键生产环节都实现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银行能够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获取包括开工率、产销率、生产效率等数据。
“我们现在就在风控管理中运用远程数控等智能技术,大数据不仅可以为风控提供很好的支撑,还可以在企业抵押物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对生产经营的了解扩大企业授信。”颜怀彬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