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理财攻略 > 正文

面对109次机构调研上市地方银行都答了啥?金融科技布局成转型亮点-银行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3:19:10]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本报记者 闫晶滢作为零距离了解上市公司的重要途径,机构调研历来是金融机构所倚重的重要手段之一。进入四季度以来,《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发现,共有6家上市银行接受了来自外部机构的调研,机构来访接待量达到1

本报记者 闫晶滢

作为零距离了解上市公司的重要途径,机构调研历来是金融机构所倚重的重要手段之一。进入四季度以来,《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发现,共有6家上市银行接受了来自外部机构的调研,机构来访接待量达到109次。

从各家机构调研问题来看,在资管新规落地超过半年后,上市银行如何发展仍是关注重点。此外,小微金融、资管子公司、金融科技等热门话题也被多次提及。

资管新规落地逾半年

净值化转型初见成效

进入四季度,多家上市银行迎来了同为金融机构的诸多“同行”的调研。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东方财富(300059,股吧)Choice数据统计发现,四季度以来,宁波银行(002142,股吧)、江阴银行、杭州银行、常熟银行、吴江银行、长沙银行6家上市银行均有机构走访。6家上市银行机构来访总接待量共有109次。在走访上市银行的机构中,公募基金占比近半,达到47次;证券公司调研数量紧随其后,为28次。此外,保险机构、私募也有参与。

而从调研热度来看,常熟银行在四季度以来经历了机构“走马灯”式调研,机构接待量达到39次。天风证券大成基金、华泰保险等各类机构均在四季度造访常熟银行,了解其小微金融业务的发展情况。

事实上,通过实地走访、与公司高管面对面交流能够及时了解公司的发展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而从侧面观察,机构调研提出的问题,也正是业内对上市银行所关注的要点。

从四季度上市银行公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来看,资管新规落地后各家上市银行受到的机遇和挑战及应对措施仍是机构最为关心的话题,6家银行均被提问,无一例外。其中,净值化作为银行理财转型的重要方向,也被一再提及。

今年4月份正式落地的资管新规中要求,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及时反映基础金融资产的收益和风险。据此,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资管产品应由预期收益率模式向净值化管理模式转变。

而根据调研反馈,目前部分上市银行的净值化转型已初具规模。例如,杭州银行表示,当前该行的零售理财占比达到88.88%,净值型产品占比22.91%,老产品规模有所压缩,理财产品结构更趋合理,净值化转型工作稳步实施。

杭州银行介绍称,资管新规出台后,其陆续发行了符合监管要求的多支新产品,尤其是在9月份推出的T+0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新钱包”,发行60天,规模破百亿元。这充分体现了杭州银行对理财净值化转型的决心和力度,也为下一步的转型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常熟银行表示,在过渡期内,该行建设投研团队,提高投资管理能力,借助内外部资源、加强风控建设,不断完善产品和系统建设,实现向净值化产品的平稳转型。吴江银行则坦言称,资管新规落地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挑战主要来自于净值型产品方面。“我行净值型理财产品已经成功发行。中长期看,如何迅速建立起新产品的体系,以及通过投资者教育提高对于净值类产品的接受度都是我们的挑战和努力方向。”

此外,关于资管新规带来的影响,宁波银行认为,资管新规要求银行的理财业务走向净值化管理,对银行的资产配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打破刚兑的前提下,可能会部分利好银行的存款业务。

金融科技成布局重点

小微金融引关注“未来贵行将重点加强在哪些领域的投入?”

宁波银行:“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浪潮之下,除了资本雄厚的大型银行外,中小银行也将发展金融科技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宁波银行称,该行将持续加强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入,包括大数据、智能投顾等,引入更多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场景;继续发展中间业务,提升财富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

无独有偶,长沙银行在近期的机构调研中也表示,该行将聚焦科技金融,完善科技金融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产品创新、风险管理,逐渐建成“1”即总行直管事业部(科技金融事业部)+“1”个分行级专营支行(科技支行)+“N”即若干家特色支行和专业团队的科技金融组织架构,服务战略新兴行业的科技型和科创企业。“科技引领,以金融科技重构传统业务,推进数字化改造,强化对内、外的科技赋能,打造科技型金融企业。”

除金融科技的推进外,小微金融也是调研机构关注的重点。在调研中,常熟银行的小微贷款业务曾被多次提及,如小微贷款的风险管控、审批模型、市场竞争、不良率管控、进入异地如何规避水土不服等多个问题。

对此,常熟银行称,该行在小微业务市场方面强调差异化竞争,打造小微专营团队、信贷工厂模式,加强产品创新,增加客户黏性。在不良率管控方面,加强内部梳理排查、合规管理教育,同时加强科技支撑,通过审批模型精准科学判定风险。而在进入异地时,通过前期调研、驻点跟进、总部监控指导的方式规避水土不服,推动业务发展。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