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备计提是商业银行利润的“调节器”。少计提拨备的银行,可以减少成本,从而使得净利润增加。
3月6日下午,第一财经记者从地方银监局获悉,银监会于2月28日印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下称《通知》),下调拨备监管“红线”。目前地方银监局已经收到上述《通知》。
《通知》内容核心包括两点。一是划定了银行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监管新红线: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
二是要求各级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也就是说,部分商业银行在符合最优标准下,可少计提拨备的空间加大,拨备覆盖率最低120%,贷款拨备率最低1.5%。
可转回规模约5500亿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拨备覆盖率及贷款拨备率监管红线整体下调后,将释放大量银行利润。以工商银行为例,2017年上半年该行实现拨备前利润25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在计提610亿元拨备后,实现净利润1537亿元,仅比上年同期增长2%。
不过,并非所有银行都可以凭自己需要按照最新监管要求将计提拨备的标准下探到最低标准。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以及资本充足率成为监管考核银行的主要三方面因素。
根据《通知》,监管对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的比例、处置的不良贷款占新形成不良贷款的比例及不同类别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三项指标进行了“明码标价”,每一档都有相对应的拨备计提标准。
例如,一家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的比例在85%~100%之间的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需要达到130%,贷款拨备率要求为1.8%。该比例越低,对应的拨备计提标准也越严苛。
又例如,同样对应拨备覆盖率140%和贷款拨备率2.1%的监管要求,一家系统重要性银行例如国有大行,资本充足率需达到11.5%~12.5%,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如城商行,资本充足率可进一步下探至10.5%。
联讯证券李奇霖分析认为,只看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各家上市银行基本都满足要求,可转回拨备规模大约在5500亿元。他指出,贷款损失拨备在银行的报表中属于成本项目,如果银行能够达到降低拨备覆盖率与贷款拨备率的要求,则可将原本属于成本项目的贷款损失准备从成本项转为利润科目,有利于提升银行的业绩表现。
但并非所有银行都急于贴着监管下限少计提拨备。在经济放缓阵痛期,银行释放拨备资源、加大处置不良贷款这种“以丰补歉”的逆周期做法,在前几年信用风险高企的外部环境下比较常见。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第一财经记者称,此前监管设定拨备覆盖率为150%,贷款拨备率为2.5%,主要考虑外部信用风险将继续上升,未雨绸缪。同时,一些银行不良率较高。而目前信用风险企稳,压力减小。此外,监管强化下很多银行不良贷款真实度显著提高,对这些银行下调拨备覆盖要求符合目前现状,“本来就没必要提这么高。”曾刚说。
截至3月6日收盘,除建行、农行、工行、招行小幅下跌外,其余22只A股上市银行股集体飘红。
加速行业“二八分化”
由于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以及资本充足率与拨备计提挂钩,其对商业银行的反向激励作用也更加凸显。
李奇霖指出,从三个定量要求来看,银监会奖励“老实”合规的银行机构,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两个:首先,督促银行对不良真实分类,加快处置表内不良,提高银行内部的风控水平,降低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其次,满足要求的银行,利润与资本金会有所增加,可缓解资本金不足的压力,减少服务实体经济的后顾之忧,也为未来表外资产回表创造了空间。
“二八分化将越来越明显,商业银行还是抓紧补充资本吧。”某银行业内人士表示。
由于一些上市银行不披露90天以上贷款比例和处置不良比例,第一财经梳理四大行2017年半年报发现,按照资本充足率情况看,仅工行、建行两家可以适用计提拨备的最低标准,而农行、中行则需按次低标准计提拨备,适用拨备覆盖率130%、贷款拨备率1.8%。
国有大行尚且如此,各项指标因素参差不齐的中小银行更将在计提拨备面前表现出更大的分化。曾刚指出,越好的银行,拨备计提要求越低,利润会更好,形成正反馈,由此强化不同银行之间的分化。
第一财经梳理发现,近期多家上市银行已经在“花样补血”补充资本。例如3月5日,证监会网站显示,发审委召开吴江银行可转债发行审核工作会议。无独有偶,江苏银行2月2日晚间公告,拟公开发行可转债,募资总额不超过200亿元。此外二级资本债方面,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银行已经发行二级资本债126.5亿元。
除上述三大指标外,《通知》还提出附加条件。例如包括,对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且实际拨备覆盖率低于150%或贷款拨备率低于2.5%的商业银行,各级监管部门应督促其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当年处置的不良贷款总额同比不得减少。
此外,因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增加的利润不得用于发放奖金,不得增加分红,确保因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增加的利润留存在银行,保持银行损失吸收能力基本稳定。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不能将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而节约的支出用于降低信贷成本率。
《通知》要求各级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同质同类”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原则上应制定相应类别机构的差异化实施细则并及时印发实施。“一行一策”则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和银监局按照《通知》和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单家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金融监管研究院分析师刘诚燃解读认为,“同质同类”意味着,考虑到机构规模,比如跨省级区域经营、资产规模较大的城商行和地级市城商行就不具有同质性。而“一行一策”实际相当于每家银行都有一个专门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以体现出差异化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