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小微业务的过程中,常熟银行遇到的问题极具代表性。这些问题也是眼下一些银行没有将小微作为战略级业务深耕的主要原因。
首先,该行服务的很多小微客户不被认定为小微企业。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参照目前国家规定,小微企业认定主要依靠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财务审计报告、职工养老保险单据等文件。但事实上,很多小微客户并不能完整出具这些工商材料,他们中不少家庭式作坊、夫妻老婆店只有一张土地承包合同在手。
“因为口径认定的问题,我们服务的很多小微客户并没有被认定为小微企业。所以即使我们很早就形成了涵盖经营和消费的贷款全产品线,但是放出去的部分贷款不计入小微企业贷款。"三个不低于"有的时候还是完不成。”常熟银行分管小微业务的副行长周斌告诉记者。
银监会“三个不低于”要求为: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2015年之前,监管层只对银行对小微企业放贷的增速和增量作要求。
其次,小微专项额度紧缺。
为了腾挪小微信贷规模指标,常熟银行一方面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ABS)的方式,优先置换非实体经济类存量贷款,另一方面主动压缩票据业务资产规模。
去年上半年,常熟银行发行了底层资产为公司类信贷资产和小微车贷类信贷资产的ABS,腾挪信贷空间28.47亿元。再加上票据资产压降出的份额,常熟银行腾挪出信贷规模指标42.07亿元,
“其实我们的底层资产质量非常好、收益也不错,我们是不愿意通过ABS的方式出表卖掉的。但是没办法,(监管层)批复给我们的额度就这么多,我们必须通过这种方式。”周斌告诉记者。
有专业银行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市场看待这类深耕小微的银行时,或许应该有更成熟的评价体系,比如从客户留存率等指标来衡量其经营能力和价值。
舆论不断呼吁银行加大扶持小微的力度。但我们必须正视的一点是:只有当市场、监管机构、决策层,真正从开展小微业务所必要的因素倒推,设置更加公平的制度保障和评价体系,“扶持小微”、“普惠金融”,才能落到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