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征求意见稿,即将引发整个资管行业的大变局。央行联合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资管行业正迎来了大一统。这份“总纲”对资管行业进行了全面指导。
其中重点之一为明确了资管产品的净值型管理方向。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此前监管层就已多次对资管产品进行窗口指导,而此次则公开明确了净值化转型的方向。
净值型产品转型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刚性兑付。意见稿也首次明确了刚性兑付的定义,并提出了相应的惩戒和投诉举报机制。业内人士认为,这足以显示了监管层从严监管的决心。
“对固收规模大的资管以及保本理财型规模较大的银行冲击很大,对于这些机构来说净值化管理转型迫在眉睫。”上海一家券商资管子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对于我们从业人员,也在不断寻找转型。本质就是回归主动管理,控制杠杆、不乱嵌套、买者自负卖者有责。”
多位券商人士认为,在净值型转型之下,真正考验的是主动管理能力,真正做到了资管机构的本源回归。“提倡净值化管理,未来将转变为纯粹的资管产品。未来整个行业对投资管理人能力的要求会进一步提高,行业分化也会进一步加剧。”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表示。
海通证券(600837,股吧)分析师姜超认为,资管行业的野蛮生长将告一段落。“打破刚兑有利于回归资管业务本源,统一监管下主动管理能力强的机构将进一步脱颖而出,破而后立,资管新规重塑行业格局,大资管也将迎来涅槃重生的新时代。”
“要推动预期收益型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真正实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回归资管业务的本源。”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在答
值得注意的是,在意见稿中按照“新老划断”的原则设置了较长的过渡期,直至2019年6月30日。业内人士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平缓了市场情绪。目前,资管新规仍处于征求意见期间,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12月16日。
净值化管理转型
征求意见稿中提出,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公允价值原则,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这是监管层首次明确要求资管产品应实行净值化管理。
此前报价型产品一度占据主导。报价型产品基本上都是以风险准备金(留存收益)来确保收益可以达到最初设定的投资目标。
“以后报价型和分期型固收产品应该都不会有了。对行业冲击很大,尤其是固收规模比较大的券商资管。”上海一家券商资管人士向
事实上,这种净值型产品的转型包括的不仅仅是券商资管产品,还包括银行在内的所有资管产品。兴业研究公司指出,当下银行理财净值型占比尚未达到10%,对于滚动发行的银行理财来说冲击更大,影响深远。
“全面要求净值化以后,对银行的业务开展、资产的投向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银行理财来说,净值化管理转型迫在眉睫。”兴业研究公司表示。
不过,从目前征求意见稿来看,仍有诸多内容待细化。例如,意见稿中要求净值生成应当符合“公允价值原则”。“但对于什么是公允价值,仍然缺乏明确的定义。预计对允许投资非标或者流动性不高标准化资产,因为缺乏市场交易价格参考,很可能仍然使用摊余成本法。”金融监管研究员孙海波指出。
“目前大部分信托、部分银行理财与资管的产品都属于预期收益率型,后续如何向净值化和转型有待具体规则的出台。”东方证券研究所非银行金融行业分析师唐子佩表示。
监管层提倡净值型管理,是否意味着对保本型理财产品实行一刀切?
“因为银行理财和信托产品总计规模现在大概59万亿,去掉重叠的部分,规模也仍然有40万亿。这40万亿的体量以前绝大部分都是预期收益率产品,如果以一刀切式的禁止,很难做到。”一位不愿具名的金融监管专家表示。
该专家进一步表示,这次新规对于预期收益率产品没有明确指出要禁止发行,只是说提倡做净值型管理,这也充分反映出监管的智慧,采取这样的柔和手段,给相关机构一个过渡期。
华泰证券(601688,股吧)研究所银行研究员郭其伟认为,保本理财产品预计将退出历史舞台。“保本理财未来或许有两种发展方向,一是存量到期逐步清退,二是出台针对性监管办法,将保本理财重新定义为类似于大额存单的非资管业务,这还有待观察。”华泰证券银行研究员郭其伟指出。
从根本上打破刚兑
提倡净值型转型的根本原因在于,从根本上打破刚性兑付。讨论已久的打破刚性兑付在征求意见稿中也得以落实。
征求意见稿中,首次明确定义了“刚性兑付”的概念,规定采取保本保收益、滚动发行等方式使得资产管理产品本金、收益、风险在不同投资者之间发生转移等行为被认定为“刚性兑付”
此外,征求意见稿中对刚性兑付的机构提出了惩戒措施。
“需要让投资者在明晰风险、尽享收益的基础上自担风险。”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回答记者问中表示,“刚性兑付严重扭曲资管产品‘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质,扰乱市场纪律,加剧道德风险,打破刚性兑付是金融业的普遍共识。”
业内人士认为,监管层的此种表态充分说明了监管层在打破刚性兑付的决心。而刚性兑付的打破,有利于资管机构“回归本源”。
“当前银行理财、信托计划、预定收益率产品等普遍隐含保本承诺,打破刚兑将推进资管产品加速向净值型转型,银行和信托资产管理相应受到冲击。”业内人士表示,“打破刚性兑付的实质上就是督促行业加快产品的净值化转型,引导市场对资管产品认知的转变。”
刚性兑付的打破也将改变投资者结构。“打破刚性兑付后,理财产品的优势受到较大影响,理财投资者会产生分化,风险偏好高的投资者会选择公募基金,风险偏好低的投资者会选择存款或国债。”华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表示。
“刚性兑付虽然有利于银行发行理财产品,但是却损害了银行风险管控能力。打破刚性兑付银行是支持的,也能够真正实现资产和资金风险的转移。依靠监管强制力打破刚性兑付,有利于银行强化资管产品管理人的角色。”郭其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