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服务合伙人姚文平表示,逾期90天以上贷款转化为不良的可能性极高,也可以说是潜在的不良贷款,这部分贷款可能改变未来银行不良的走势。
此前,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各类银行经营发展严重同质化的趋势,在今年出现明显变化。
9月27日,普华永道发布《2017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以A股及H股上市的全部39家银行作为分析样本,其中包括6家大型银行(工、农、中、建、交、邮储)、9家股份制银行、16家城商行和8家农商行。这39家银行截至今年6月末的资产相当于中国商业银行总资产的85.16%。
分析这些上市银行2017年半年报数据,各类银行走势出现分化。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在业务结构、盈利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开始显现,业绩趋于平稳;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在经历中间收入相关业务和同业业务的快速发展后,今年受监管政策影响极大,结构调整成为关键词;起步较晚的农商行也不再能“独善其身”,资产质量的问题正慢慢暴露。
城商行净利润增速放缓明显
盈利层面,2017年上半年上市银行整体净利润增速同比出现回落。分类别看,增速与2016年同期比较,仅大型银行有所增长,其余三类银行的增速不同程度放缓,其中城商行的净利润增速放缓最明显。
此前几年,城商行的高增速在银行同业中十分突出,今年上半年其净利润同比增速8.5%,与同业横向比较仍然较高,但与自身纵向比较则降幅最大,比去年下降8.09个百分点,这一现象在2016年已经有所体现。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服务业主管合伙人梁国威认为,城商行在资产端投资业务比贷款业务占比更高,未来半年到一年的业绩情况取决于资产结构的变化,尤其是投资类资产相关监管政策带来的业务变化。
与净利润下降对应,各类银行的ROA和ROE都有所下降,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ROA跌破1%,其中仍是城商行的降幅最大,从1.04%下降至0.93%。
盈利能力同时受到息差收窄和营改增后价税分离的影响,其中净利息收益率和净利差下行,是对盈利能力构成压力的重要因素。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合伙人王伟认为,在贷款端,由于贷款收益率下行,上市银行的生息资产收益率整体都呈现下降趋势。目前政策的影响趋于稳定,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贷款供给上各银行的竞争充分,如何从负债端做匹配,将是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挑战的重点。
今年上半年上市银行计息负债付息率方面,各类上市银行表现各异,大型商业银行为1.62%,仍维持最低,且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其他三类银行付息率均同比上升,银行资金成本仍面临压力。
资产质量:
不良率下降、偏离度仍上升
针对银行的资产质量情况,主要关注不良率和关注类贷款率两项指标,样本中39家上市银行总体不良贷款率1.6%,相比2016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四类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关注类贷款率均较2016年末有所下降。其中大型商业银行不良率降幅最大,比去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其余三类银行均微降0.01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表明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进入稳定期。
但对于银行资产质量,除上述两项指标外,偏离度指标也十分值得关注,该指标主要指逾期90天及以上的贷款与不良贷款余额之比。
数据显示,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逾期90天及以上的贷款与不良贷款余额之比,分别为0.87、1.21、1.21、1.10。
尽管不良率与关注贷款率指标均下降,但偏离度指标除股份行与2016年末数据持平之外,其他各类银行均有所上升。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的偏离度指标均超过1倍,这反映了信用风险仍然在暴露的过程中。
一位银行风险管理部门相关人士称,不良率主要根据五级分类来测算,贷款的逾期时间不是衡量贷款是否应划为不良贷款的硬性标准,存在主观性,使用偏离度指标观察到的资产质量情况更加真实。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服务合伙人姚文平表示,逾期90天以上贷款转化为不良的可能性极高,也可以说是潜在的不良贷款,这部分贷款可能改变未来银行不良的走势。
除了加快处置不良,各类银行也从结构上进行根本调整,体现在扩大零售贷款。今年上半年,各类银行零售贷款整体增速普遍快于公司贷款,增量大部分来自个人住房贷款。其中股份行尤甚,零售贷款增速达14.86%,超过公司贷款增速的2倍。
从贷款结构看,除农商行外,其余三类银行的零售贷款占比均有增长,股份制银行的占比增长1.94个百分点。零售类资产质量好,定价较高,已成为目前普遍的转型方向。
资产端如此,负债端亦如是。主攻零售是银行自身发展的需求,也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五大行均与大型科技公司全面合作,传统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的关系进入“深度合作”时代。
梁国威认为,两者在客群上可以形成互补。同时金融科技在风险定价、资源配置、数据安全和风险管理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商业银行与科技公司合作能够实现底层技术及数据,与金融机构专业能力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