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斌 北京报道
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下称“不良ABS”)在2016年5月重启后,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的新途径再度打开,且受到银行业的追捧。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7月13日,银行间市场累计发行了19单不良ABS产品,总规模为205.4亿元,涉及的不良资产总额则超过600亿元。按计息起始日算,2016年有13单,共计153.8亿元;2017年至今有6单,共计为51.6亿元。
而在今年一季度,市场普遍认为,今年不良ABS发行将提速。但年已过半,今年的发行规模仅去年的三分之一,发行提速之说是否并不成立?
“就项目储备来看,截至7月初,今年立项量已经和去年全年立项量持平,且很多项目已经前期准备工作完成,正在监管审批通道中,未来发行潜力较大。”对此,中债资信ABS团队如是解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今年以来发行放缓主要是受年初至今市场资金面紧张的影响,“这是暂时的现象,一旦资金面放松,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将会有明显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不良ABS发行的潜力,还与不良ABS发起银行试点资格的扩容息息相关。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已另有12家银行获得不良ABS试点资格,而截至目前,仅有民生银行(600016,股吧)一家新入围的银行发行了1单产品。
个贷类不良ABS受宠
2016年2月,央行、银监会等八部委联合发文,时隔8年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交行和招行6家银行获得首批试点资格,试点规模为500亿元;5月,中行和招行首单产品同一天率先落地。
从单只发行规模来看,国有大行是绝对的主力。去年8月,农行发行一单规模达30.6亿元的不良ABS产品,在其他银行普遍数亿元至十几亿元的发行规模中一枝独秀。这一纪录于去年12月下旬被工行以40.8亿元的金额打破,今年6月底,工行还发行了一只规模达36亿元的产品。
从基础资产来看,不良ABS已涵盖企业对公、个人住房、小微、信用卡贷款等多个类型。其中,个人贷款类不良ABS发行量较大。
中债资信ABS团队对记者表示,发起机构踊跃发行的原因在于银行有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优化经营指标和信贷结构、满足监管要求的动因,对个贷类不良资产出表的要求尤其迫切。
“与对公类不良贷款可以批量转让不同,证券化是处置个贷类不良贷款的几乎唯一途径,因此个贷类不良资产证券化受到很多发起机构的青睐。”该团队表示,就目前来看,今年开展不良试点项目大部分是个贷类不良ABS。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基础资产类型,折扣率不尽相同。
“信用卡类一般是1折多一点,企业对公贷款一般是2-4折,房贷、小微比较高,则一般有4-6折。”北京一位资产证券化市场研究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据发行说明书统计发现,205亿元的不良ABS对应的入池资产本金已超过600亿元。
扩容、提速进行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不良资产证券化扩容试点名单中,即有国开行这样的政策性银行,也有民生、中信、光大等股份制银行,还有北京银行(601169,股吧)、江苏银行等城商行。扩容后,获得发行不良ABS资格的银行,从6家扩容至18家。
“兴业、民生、浦发、浙商等银行的项目都在储备中,接下来会陆续发出来。”北京一位资产证券化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尽管股份行、城商行单笔发行规模难以与国有大行抗衡,但数量的大幅增加,对不良ABS放量提供了支撑。
该人士续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今年以来,债券市场利率大幅走高,二季度以来出现大量信用债推迟或延期发行的情形,资产证券化产品也免不了受影响,“有银行就是因为利率走高,推迟了发行;下半年出现好的发行窗口时,会有更多产品发出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发现,今年以来发行的6单产品中,有3单是在6月27日-28日发行的,而这段时间,正是债券市场利率下行企稳之时。
“就试点以后的市场实践来看,专业投资者对不良资产的估值和回收有一定信心,也通常看重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相对于其他ABS例如RMBS的利率优势。”针对部分市场人士对投资端需求不大的质疑,中债资信ABS团队表示,不良ABS受到银行、私募、基金以及其他非金融机构等投资者的青睐,优先档证券发行的利率处于3.00%至5.20%之间,次级档证券溢价发行现象较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