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业存单一边是巨量到期,另一边是供给放量——这个尚未被监管的资产负债扩张工具,正深刻地冲击银行资金面。
统计数据显示,同业存单在2月份到期量突破万亿后,3月份、5月份还将迎来另两场到期洪峰。于是银行将继续发行新单“续命”,维系之前的同业链条运转,这也是同业存单年后发行放量的主要原因。截至目前,已有416家银行公布2017年同业存单发行计划,合计规模逾14.56万亿。
兴业证券(601377,股吧)首席固收分析师唐跃表示,存单发行大幅上升与应对监管和流动性压力、资产配置等因素有关,整体上表明金融体系的流动性需求比较旺盛。
业内人士预计,同业存单发行将继续扩张,不过扩张幅度或因该业务将纳入“同业负债”的监管而受限,其中,对同业存单发行依赖度较高的银行影响较大。
预计发行继续扩张
同业存单因标准化、市场化、主动性等特征而被视作商业银行重要的主动负债工具,随着市场认可度的逐步提升及投资人范围的日益扩大,同业存单发行规模持续增加。
Wind数据显示,2016年同业存单市场发行量较上年增长145%至13.02万亿元,2016年末同业存单存续余额较上年末翻番。从发行机构来看,股份行及城商行发行动力较大,而五大行发行规模有限。
具体来看,兴业银行(601166,股吧)、浦发银行(600000,股吧)去年同业存单发行量均突破9000亿元,光大银行(601818,股吧)、平安银行(000001,股吧)发行量突破7000亿元;城商行中,北京银行(601169,股吧)、上海银行发行量在3500亿元至4000亿元间,不少银行2016年发行规模较上年翻番,甚至数倍于2015年发行量。
截至目前,已有416家银行公布2017年同业存单发行计划,合计规模逾14.56万亿,甚至高于去年12.99万亿的实际发行量。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银行今年计划发行额度较去年的增幅,要远大于2016年的同比增幅。
“险资自去年11月起被允许投资同业存单,并纳入银行存款管理后,预计2017年同业资金会继续从线下向线上转移,因此很多银行提升了计划发行额度;但主要发行行的计划额度有限,这也侧面反映出监管趋严的影响。”一家华南城商行资管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事实上,业内人士普遍预期,同业存单发行继续扩张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哪怕是同业存单被纳入同业负债,影响的也只是同业存单市场的潜在增长能力,毕竟线上同业存单对线下同业存款科目的替代效应非常明显,银行基于主动负债管理和成本管控的考虑,也更倾向于调表而非缩表。”一家中小型股份行金融市场人士称。
3月、5月为到期高峰
同业存单的继续扩张已在年初有所体现。Wind数据显示,今年1月、2月同业存单发行规模分别达0.99万亿和1.99万亿,后者是同业存单推出以来的月度发行天量。此外,3月份的前八个工作日,同业存单发行规模已达到7454.9亿元,若延续这一发行频率,3月份发行规模或高于上月。
业内人士表示,居高不下的的同业存单发行规模,和监管层期待银行主动降低同业杠杆的监管目标似乎有所违背,但在有关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的监管政策仍不明确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仍有较大的发行动力。
目前来看,3月、5月均为同业存单到期高峰,每周到期规模在3000亿元~5000亿元,而这在此前从未出现。面对到期压力,在未见新监管要求出台之际,银行将继续发行同业存单借新还旧,维系之前的同业链条运转。
从结构上看,商业银行2016年9月份发行了大量半年期同业存单,以应对跨季和跨年的资金需求,这部分存单在3月份集中到期,而银行在春节前发行的跨年同业存单到期,也在加剧3月份到期压力。
唐跃表示,近期同业存单放量还与监管考核及其变动有关。“一方面,近期对同业存单加大监管的传闻四起,增强了银行短期做大基数的激励,以应对之后监管收紧、发行存单受限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考虑到3月份应对MPA(宏观审慎评估)考核及季末流动性备付因素,银行也主动加强流动性管理;此外存单发行规模增加可能还与对接表外资产的需求上升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段时间同业存单收益率并未随着发行量高企而继续走高,甚至略有下降,近期3个月到6个月期同业存单收益率稳定在4.2%至4.4%区间,这一反映了同业存单投资端的力量。
唐跃称,从同业存单的持有者结构看,商业银行持有越来越多的同业存单,这实质上阶段性的提高了影子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在当前的调控模式下,如果没有流动性在量层面的收紧或者收缩,那金融的杠杆是很难控制的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