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新金融家访谈
微众银行的做法,就是永远有两个优先级,一个是现有稳定的业务,也永远有第二个优先级,即探索类业务。最近我们探索类业务优先级放在服务小微企业上,但这个组织架构目前还不稳定,我们还需要一段时间去摸索。
“我们是稳健型风格,不会冒进草率地去做一个决定。”2016年11月,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董事长顾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2016年12月初,微众银行App低调发布了一次更新,加入“We支付”功能,微众银行卡可以绑定微信钱包、银联在线等进行快捷支付。顾敏表示:“在微信上绑定微众卡的功能早就做好了,之前只是没有开放。”
11月末,央行发布《关于落实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制度的通知》(银发〔2016〕302号),Ⅱ类户可以办理存款、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限额消费和缴费支付业务。银行应当积极引导个人使用Ⅱ、Ⅲ类户办理小额网络支付业务,在移动支付中便捷应用。在微众银行App上开设Ⅱ类账户,用户只需要通过身份验证身份资料、设置密码、通过人脸识别并绑定他行银行卡即可完成开户。
此前,微众银行业务中,主要依靠微粒贷。借助微信等平台,微粒贷发展迅速。截至2016年11月末,“微粒贷”累计发放贷款总金额超1600亿元,总笔数超2000万笔,笔均放款约8000元,最高贷款日规模超10亿元,最高日贷款笔数超10万笔。
2016年有望开始盈利
《21世纪》:微众银行成立近两年了,在战略目标、组织架构等方面有无调整?
顾敏:其实微众银行从开始到现在,战略方向并没有发生改变,这是我们一直以来比较引以为豪的地方。我们一直沿着“科技、普惠、连接”战略方向,利用科技和数据手段,服务大众和微小企业。在坚持战略方向不改变的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既定战略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执行既定战略的路径也更越来越具像化。
在组织架构上,“微粒贷”作为初始和拳头产品,这一部分是稳定的;围绕其他平台如汽车O2O平台,我们建立的平台金融组织架构也已经比较明确。我们还有一个部分是围绕小额理财的直通银行,目前也处于有序发展过程中。所谓稳定,是有一个明确的业务模式,业务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我们不会轻易去调整它,它会持续扩张并向前发展。
微众银行的做法,就是永远有两个优先级,一个是现有稳定的业务,也永远有第二个优先级,即探索类业务。最近我们探索类业务优先级放在服务小微企业上,但这个组织架构目前还不稳定,我们还需要一段时间去摸索。
实际上,作为一家互联网银行,我们永远有一部分是在探索新事物,这也是真正大的挑战,所以从全行角度看,我们必须适应组织架构上从不稳定,到慢慢开始稳定,再到越来越多的稳定。
《21世纪》:目前微众银行盈利情况怎么样?“微粒贷”贡献占多少?
顾敏:微众银行在财务上的表现,比我们原来预计要好得多。我们最初目标是去年和今年亏损。但是现在看起来,微众银行2016年会收支打平,略有盈利;预期2017年会有一个更好的盈利。
目前,从整个银行盈利的角度来说,“微粒贷”是最主要的利润贡献来源,占到全行盈利的80%左右。车贷业务也比较好,贷款余额已经有几十亿的规模,2017年也会开始盈利。
对微众银行来说,“微粒贷”不止是一个产品,其实它是一个业务形态,还有很多想象空间,可以不断地探索,对接微众银行的场景扩展,在建立了初级客户关系后,还可以继续从中去深化客户关系。
21世纪:目前,微粒贷联合放贷进展如何?
顾敏:与“微粒贷”联合放贷的目前已有20多家合作金融机构,未来会继续扩张。微众银行希望有更多的合作伙伴,业务覆盖的范围可以更加广泛。现在有挺多的银行主动找到我们,希望和我们合作。
“微粒贷”的放贷资金中,初期全部来自微众银行自有资金,发展到现在大约一半的放贷是来自于微众银行自有资金,这个比例会逐步减少,明年应该会降到三分之一。实际上,在测试一些新区域时,我们会用自有资金,我们不会拿合作伙伴的钱去试,不然有点不太负责任。会直到比较有把握了才会把它拿出来和合作伙伴分享,所以这个比例会逐步下降。
2017年推出小微企业产品
《21世纪》:“微粒贷”之后,微众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业务策略是什么?
顾敏:微众银行把客户分成两部分,一是个人客户,二是小微企业。个人客户有消费性需求,也会有经营性需求。微众银行现有产品里,目前重点做的是服务个人客户的消费性需求,如微粒贷、微车贷等。下一步,微众银行将开始尝试服务个人客户的经营性需求。可以用“微粒贷”慢慢做延伸,比如将逐步提高“微粒贷”的额度。
真正的挑战在于满足作为法人机构的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微众的定位是服务资金需求在50万-150万元之间的小企业,这比传统银行定义的小企业更小一点,这个区间的企业非常多,可以称为微小企业。
服务微小企业,微众银行本身没有天然优势。微众银行非常希望走的一条路,是能够以远程、在线的方式服务它们。微众银行可以与大股东腾讯合作服务个人客户。但是为微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我们要找其他的合作平台,而且还不只是一家合作平台。微小企业贷款需求比个人客户大,涉及开户、征信、企业法人之间关系等问题,作为主体也更加复杂。总体上看,微小企业融资的命题很大,切入点到底是什么,我们还没有最终确定。
《21世纪》:微众银行在小微企业金融产品上的进度会是如何?
顾敏:今年8月,微众银行开始在银行层面着手探索微小企业融资的新模式。微众银行成立了一个联合项目组,多个部门参与,以解决风险、数据、科技、开户等难题。
比如,小微企业融资,风控流程是否完全在线、账户设置如何合规、应用全线上还是线上加线下模式,是否连接外部、风控大数据等方面都要有认真考量。我们的经验是,如果不把它拉到一个跨组织的层面是不行的,因为要突破很多现行的做法和理念。我们希望从中找到一个解决方案,也要考虑现行法规和风险。现在还没有成型,所以不会说它一定就是个业务创新。
在产品形态上,微小企业融资应该是“PC+移动”相结合,微众银行不会专门为小微企业融资做一个App,但也不会把它放到微众银行App里。
我们希望,这个产品可以在2017年的一季度基本成型并进入测试,会有真实的客户来使用。但这尚处于产品的初期阶段。按照经验,通常都要测试一段时间,预估最早到2017年四季度,它才能成为相对比较成熟的产品。
未来机遇在于消费金融
《21世纪》:那么,微众银行App未来将以服务个人客户为主,还会有什么调整?
顾敏:微众银行App未来有很多演变空间,不会单纯的像理财平台那样去进化。App有两个定位,一是我们有真实客户的使用。二是APP中各种各样新想法的试验田。比如在App上应用人脸识别、声纹识别,而在背后还有大数据分析、反欺诈、人工智能客服等。
长期来看,微众银行希望能够把App做成每一个人看到的界面不一样,包括功能和结构都不一样,这个蛮重要,因为不同人的需求其实不一样。比如,低风险偏好投资者不会去买股票型产品;一些用户没有把App当成投资的地方,而是只当成一个银行账户,可以有一些存款,做一些简单支付。当然这个要试,我们已经在设计中了。
微众银行App上的这些新技术运用,很多银行找过来希望能够分享,我们也愿意提供给合作伙伴,目前已经有了初步的尝试,包括与一些城商行合作的“微动力”项目。
《21世纪》:微众银行App中,多是财富管理产品,这一领域目前情况如何?
顾敏:微众银行的强项不在于资产管理产品,所以我们没有特别推理财。一方面,涉及刚性兑付等问题,理财市场机会比较难把握。另外一方面,理财业务里面,客户除了关注产品收益,目前没有其他很明显的痛点,而且这么多银行都是在做这一领域。2-3年之内,理财不是微众优先级的业务。微众银行会聚焦在可以用科技和数据来解决用户痛点的业务。
《21世纪》:所以,对微众银行来说,个人客户的机遇在于消费金融?
顾敏:我们要把资源放在有阶段性竞争力的方面。资产管理的核心机会是在于要有能力抓住好资产,而且是大的资产,这是很多同业的强项,而我们跟他们完全不一样。
对微众银行而言,现在有比较明显的机会,一是消费金融,二是小微企业金融。在消费金融上面,微众银行的机会特别明显。因为很多同业在客户成本上没有优势。
消费金融的客户群体中,普通客户领域竞争比较激烈,有点“红海”的感觉。中产或以上的市场竞争目前尚算理性,这部分客户本身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也稍微小一些,这一层基本上都是金融持牌机构在服务。
《21世纪》:消费金融是顺周期行业,如何控制不良?
顾敏:微众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只有千分之几。我相信,可见的未来,微众银行不良率一定会在1%以下,但是我们并没有刻意控制。
原因在于,消费金融是顺周期,长期来说,我们认为消费金融不良率应该还是2%-3%之间波动。而且,中国的不同之处在于,老百姓(603883,股吧)的储蓄率很高,消费贷款渗透率低,今天中国消费金融走向和经济还没有明显的趋势联系,消费金融还没有进入一个大周期。
平台金融寻找更多场景
《21世纪》:平台金融没有在微众银行App上呈现,平常也很难感觉到,为什么会如此设计?
顾敏:一般人会感觉不到微众银行的平台金融业务,因为平台金融业务非常深入地嵌入到某些垂直领域场景里面。未来我们希望能够找出更多场景,接触更多消费端。
比如说,我们的平台金融嵌入到二手车销售平台,如果用户没买过二手车就完全接触不到这个产品;微众的平台金融在物流行业也有解决方案,我们跟合作伙伴一起去打造一个符合物流行业需要的产品;微众没有房贷,但是会有房租押金贷款。另外,乡镇地区赊销比较多,平台金融也会对乡镇电器店做应收账款融资,解决店主现金流难题。
在每一个业务模式里面,我们都有合作伙伴,合作伙伴本身可能是批发商,有很多跟他相关的店面。这种情况下,整个风控体系就不仅全线上,而是线上线下结合。
《21世纪》:微众银行如何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顾敏:对于资金端而言,一方面,长期来看,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在存款上有所突破,这样会比较稳定,但目前仍然还存在很多挑战。另一方面,依托同业机构的资金,微众银行已经发行两期大额存单,也会考虑通过资产证券化(ABS)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