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银行家系列访谈
在乔志强看来,原来银行日子好过,很大程度上依赖政策,吃“政策饭”,国家规定存贷款利率,通过放贷行为享受中间利差。现在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就得通过自身经营去挣钱。
35岁任银行行长,此后17年,乔志强一直执掌着这家银行,并于2008年起担任董事长(前身石家庄市商业银行董事长)。17年间,河北银行的资产规模增至2016年6月末的2600亿元。2015年,河北银行被银监会选为12家城商行“领头羊计划”中的一员。
2016年9月9日,乔志强在河北银行总行20楼的办公室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独家专访。
这是一间面积不大风格简朴的办公室,除一副书画外再无其他装饰,办公桌后的书架上塞满了书,乔志强着一件灰色格子衬衫,语速平静,娓娓道来。
生于1964年的乔志强今年52岁,在银行董事长中也属“年轻一辈”,不过他担任河北银行(2009年更名)及其前身石家庄市商业银行董事长已超过8年。1996年6月,乔志强从央行天津分行石家庄金融监管办事处综合处处长职位,调任石家庄市商业银行行长。至此开启执掌这家银行17年的旅程。
由于人事的稳定,河北银行的发展战略总体并未有大的调整,但是其资产规模与其他城商行相比,并未大幅增加,这和乔志强一贯坚持的“稳健、审慎”经营理念有关。他认为:“银行的发展就像一场马拉松,比的是耐力。如果你中间摔了跟头,即使起点快,仍然会被别人超越。”
近年来,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利率市场化的双重作用下,银行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2013年,河北银行明确提出了“一个转变,两条渠道,三驾马车”转型总体思路。
另一方面,河北银行还面临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城商行上市“开闸”等发展机遇。乔志强在2016年全行工作会议的内部讲话中表示:“京津冀协同是我行加快转型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是有含金量的重大‘利好’,要特别注重利用好协同发展这个重大机遇。”
至于上市问题,乔志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现在正在做国有资产转持工作,这是上市申报一个前置的必须过程。争取最快,时间成熟了就去申报。”
发展的关键节点
在其他城商行通过同业业务等实现规模快速增长时,河北银行一直保持稳健。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末,河北银行资产总额2641.28亿元。
被问及如何看待规模和效益、质量之间的关系时,乔志强表示:“理论上要把规模、效益、质量三方面有机统一。不能统一时,质量第一位,有质量才有安全,有安全才有效益。没有质量的规模增长是不安全、不可持续的。”
乔志强的目标,是要把河北银行打造为一家“百年老店”,首先要以“稳字当头”。
回顾河北银行发展的20年,乔志强认为重要的关键节点是处置不良资产。他表示:“2006年,通过政府平台处置了20亿不良资产,使我们从技术上摆脱了高风险。”
2006年12月28日,经银监会和石家庄市政府批准,河北银行(前身石家庄市商业银行)与河北国信运营有限公司签约转让2439笔共计20.0477亿元不良资产,不良贷款率由23.33%降至0.68%。
在乔志强看来,该行另一个关键节点是引进战略投资者,此后股权一直比较稳定,引进的上市公司股东也促进了河北银行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
2008年7月8日,该行与国电电力(600795,股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城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签订增资扩股协议,股本由5.29亿股增至12.99亿股,资本充足率由5.71%提升至10.8%。
2009年更名为河北银行后,在城商行异地扩张的大背景下,该行也迅速完成了环渤海地区网点的布局,实现了省内11个设区市和定州、辛集2个省直管县的全覆盖,并开设了天津和青岛两个跨省分行。2012年6月,河北银行纳入省级管理,由省会城市城商行升格为省级城商行。
乔志强表示:“未来的发展我们正在积极谋划,将来在京津冀协同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愿景是成为‘环渤海区域领先的公众银行’。未来更长远的,是要一步步成为能够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匹配的,能够提供本币外币、线上线下、银行和非银行等综合金融服务的集团。”
在综合化经营方面,该行已经发起设立了金融租赁公司,未来还在积极争取证券投资基金、消费金融牌照,力争年内消费金融公司批筹。
从吃“政策饭”到吃“市场饭”
目前,摆在乔志强等银行家面前的问题是,银行业呈现出资产规模增速放缓、利润增速下滑、净利差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不良持续上升的势头。银行业持续近十年的“好日子”已经过去。
乔志强表示,银行体系和经济发展关联度很高,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现在整体经济进入新常态,银行也会有所反应。“现在判断银行的状况,和十几年前相比,日子是难过了。不过银行做市场经营必定要经历经济波动周期,有好的时候也有不好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更考验风险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
在乔志强看来,原来银行日子好过,很大程度上依赖政策,吃“政策饭”,国家规定存贷款利率,通过放贷行为享受中间利差。现在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就得通过自身经营去挣钱。
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利率市场化对客户需求的响应能力,对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对银行内部的精细化管理能力,都是一个挑战。从吃‘政策饭’到吃‘市场饭’,这种转变不是一夕之间就能完成的。但总有人能看得更远一些,行动更快一些,这样他就能走在前面。”
“经济、金融新常态下的经营,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能用旧的思维看待新的问题。发展是生存的需要,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乔志强在今年全行工作会议上如是强调。
越来越多的银行业从业者认为,优质的资产越来越难找,面临“资产荒”压力。乔志强表示,没有绝对的“资产荒”,主要表现为资产配置的价值不一样。如果把预期放低一些,跟现在的实体经济或其他经济相适应,就不会有“资产荒”。
在他看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政府为支撑的中长期投资,实体真正有需求的,和人的生活高度关联的,比如医疗、健康、文化、体育等行业都是比较好的。
此外,京津冀一体化也是河北银行的重大发展机遇。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京津冀交通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城镇化建设等方面,谋求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对转型发展成绩单满意
虽然乔志强表示,长期在一个机构,创新的欲望就会减退,但在面临新常态的环境下,河北银行是较早提出转型并付诸行动的城商行。
2013年河北银行提出“一个转变,两条渠道,三驾马车”转型总体思路。乔志强表示,一个转变是转变增长方式,由高资本的消耗转为低资本的消耗,即内涵式的增长。主要做法是改变传统的单纯依靠信贷来实现资产增长的思维方式,加快发展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私人银行、投行业务、金融市场业务等轻资产业务。
“两条渠道”,即物理网点和电子渠道。乔志强表示:“我们更加重视电子渠道。去年开始有计划地控制物理网点的增设。但在电子渠道的投入是加大的,设立了电子银行部、互联网金融部”。
此外,乔志强表示,对于“三驾马车”,中小微、零售和金融市场这三个业务板块,会随着形势的变化做出微调。他指出:“几架马车都作为业务重点是可以的,我们需要把边界描绘清楚,重点需要聚焦。”
他表示:“在这一轮周期波动中,中型企业风险度更高,反而与日常生活关联度比较高的小微企业风险相对较小,河北银行因此调整了对中型企业的信贷政策。”此外,河北银行还在酝酿,将电子银行等业务放入零售板块,加大零售板块的协同。
河北银行这三年交出的转型“成绩单”,乔志强表示满意。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河北银行资产规模、存款总额、贷款总额分别较2012年增长82.17% 、80.24 %和101.71%,年均增速超过20%,实现净利润22.28亿元,是2012年的1.9倍。
不过,乔志强认为,改革转型不是那么容易的,它本身是一个过程,要对近期的、远期的利益进行取舍平衡。面临的难题就是,在意识到问题后,如何找到一个清晰的、可实施的、带有操作性的方案或路径。
其次,在转型过程中,也会发现员工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欠缺。他表示:“现在银行的转变,从业务结构来讲,传统业务不行了,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化、数据化、移动化服务。城商行人员目前的知识和能力还不够。我们这两年招聘学生不光招学金融的、经济的、贸易的,还招学数理的、统计的、精算的、IT的。”
另外一个问题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和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相比,城商行劣势明显,乔志强想到的解决思路是和其他金融机构合作。
他表示:“客户需要完整的金融服务才方便,城商行金融服务做完整了又不经济,经营的特色又展现不了,这是一个矛盾。任何一个银行都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综合服务只有少数大银行能实现,客户其他的需求可以通过合作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