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红利与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求变的双重作用下,投贷联动模式逐渐推广开来,与商业银行投贷联动开展紧密结合的就是“债转股”的进一步实施。
不同于基于增量的角度考虑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为减轻企业压力,政府对于企业的存量债务问题也提供了新的思路,债转股或可作为投贷联动的重要环节,为商业银行经营转型提供新的思路。
中国金融资产集中在商业银行,债权融资是商业银行的传统融资服务,也是企业的主流融资方式,长此以往,在经济新常态下形成造成金融供给体系中企业、政府负债偏高的局面,商业银行债转股的实施有助于改变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
从银行角度来讲,债转股的实施也是对银行自身投资行为的改变。债转股使银行对利润的获取从企业负债成本溢价转向股权投资收益,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同时,债转股基于对存量资产开发的性质,也是“资产荒”背景下银行资管的突围路径之一。
商业银行债转股操作路径
债转股,是一种债务重组,也是处置不良资产的常用方式之一。债转股使得企业的债务减少,注册资本增加,原债权人不再对企业享有债权,而是成为企业的股东,实质上是将企业的存量债务转变为债权人对企业的股权投资。在企业去杠杆、银行不良上升、注册制等股权融资受限的背景下,债转股在推出时点和政策支持力度上均有望超出市场预期。
根据市场预计,首批债转股规模约为1万亿元,预计在三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化解1万亿元左右规模的银行潜在不良资产,本轮重启的债转股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市场化方式进行。
对象聚焦为有潜在价值、出现暂时困难的企业,以国企为主。这类企业在银行账面上多反映为关注类贷款甚至正常类贷款,而非不良类贷款。因此,此轮债转股,并不支持过剩产能“僵尸企业”参与,同时财政不再兜底。目前而言有实施意义的行业预计应集中在:钢铁、水泥、电解铝、船舶制造、多晶硅、煤化工等产能过剩行业。这些也是杠杆率相对比较高、风险集中暴露较多的行业。
债转股问题不可避免涉及到资金风险偏好和资产风险属性之间的矛盾。如果商业银行股权投资的资金来源是存款,那么存款的债权债务关系和“挤兑风险”是和股权投资的高风险溢价和长期限投资内在不兼容的。
商业银行资管业务恰恰可以解决这一矛盾。理财资金可以积极参与债转股交易模式,多方位、多角度配合参与债转股资产配置,并与现有股权投资模式相结合,实现多方合作,多途径退出。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合作客户的筛选和风险定价能力,在具体的参与过程中可以与券商、信托以及基金子公司等同业进行紧密合作,优势互补。
股权投资的现实问题和未来趋势
目前,银行参与股权投资还是一个新课题,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4)》,截至2014年末,全部理财产品投资涉及11大类资产。权益类资产只占了6.24%。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5)》,截至2015年末,这一数据上升为7.84%。相对而言,目前市场上商业银行的股权投资参与程度和规模比较有限,不过上升速度较快。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并且资管业务投资仍然以债权类投资为主的背景下,未来权益类投资的发展值得期待。不过权益类投资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存在于监管规定的限制和银行自身风险控制的局限,究其根源仍然是由于银行是理财投资的风险承担者。
未来随着“刚性兑付”逐步打破,理财业务回归资产管理的本源,权益类投资必将会迎来大幅度增长,这样不仅能满足投资者风险收益的要求,同时也将满足融资企业的现实需求。通过投资和贷款相结合,未来小微企业、创业企业等轻资产企业可以从商业银行拓展融资渠道,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鸿沟有望打通,这对于商业银行差异化经营,改善盈利结构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有力地支撑中国经济结构的升级,对于“供给侧改革”政策的实施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编辑 马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