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万亿规模的理财产品一旦纳入广义信贷,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必然下降。现在的问题是,如果纳入,影响究竟有多大。
市场25日传闻,央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将于今年三季度起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测算。市场担心,银行会因此收缩表外理财,导致购买力弱化,最终传导至债券市场,甚至认为这将成为债市下半年最大的“黑天鹅”事件。悲观预期下,当日长端利率迅速反弹。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27日对《第一财经日报》独家回应表示,表外理财并未正式纳入广义信贷范围,目前只是做相关数据搜集、模拟测试等工作。
摸底理财入表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多名银行人士处获悉,央行日前通过内部邮件的方式向各级商业银行发送了《关于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广义信贷”测算的通知》,要求“从三季度起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测算”,具体操作方式为“季末含表外理财广义信贷余额=季末广义信贷余额+表外理财总资产-表外理财现金余额-表外理财存款余额”。
市场猜测,如果表外理财今年三季度起纳入“广义信贷”指标测算,那么很多银行的MPA考核结果或许会因此下调。
马骏表示,该消息并不完全准确。目前MPA仍沿用前两个季度的“广义信贷”指标口径,表外理财并未正式纳入。目前只是做相关数据搜集、模拟测试等工作。人民银行将根据模拟测算情况,进一步研究将表外理财业务正式纳入广义信贷范围的时机和具体方案,引导银行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
这么做的意图是什么?马骏对本报记者表示,人民银行今年初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MPA,从关注贷款转为关注广义信贷和一些宏观审慎指标,有效缓解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表内通过腾挪资产等手段规避调控要求的情况,使金融机构表内资产扩张更加平稳有序。
他表示,需要注意的是,当前部分银行的表外理财业务增长较快,为了更好地分析银行业务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和防范相关风险,需要加强对表外理财业务的宏观审慎评估。首先,表外理财资金投向主要包括债券、类信贷等资产,实际上也发挥了信用扩张的作用,对宏观经济和杠杆率等指标是有影响的。其次,表外理财虽名为“表外”,但其资金来源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刚性兑付的特征。因此,为了全面准确地衡量风险,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宏观审慎评估是必要的,有助于促进表外业务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进行的模拟测试工作,可以使金融机构和相关工作人员逐步熟悉和适应新的指标口径。央行还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保证MPA中广义信贷口径之间的过渡是一个平稳的过程。”马骏表示。
一位接近央行某支行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年的MPA考核只是在做监测和评估,“各地看着办,纳入进去是什么样的情况,不纳进去是什么情况,两种情况都测试,给相关金融机构一个评级。最后是否纳入监管,要看形势发展。”
入表冲击力
按照MPA考核要求,广义信贷增速与目标M2(广义货币)增速偏离不超过22个百分点,不少银行将表内业务转至表外,部分城商行表外扩张远超传统信贷,理财增速迅速上升。
国泰君安银行团队认为,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后,银行考核压力加大,可能会对表外理财规模扩张形成制约。
今年以来,理财规模的增速已经在放缓。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共有45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6.9万只,理财资金账面余额26.28万亿元。上半年理财新增2.78万亿元,而2015年全年新增高达8.5万亿元。
国泰君安银行团队此前发布的深度报告称,对银行来说,关注广义信贷限制了资产腾挪的空间,甚至需要作出一些资产调整来确保不触及监管红线,因为广义信贷是否达标直接决定了资产负债情况这一项考核能否达标。对金融市场来说,银行资产端的调整或潜在调整需求都可能对流动性产生影响。
一位城商行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政策的意图是央行或其他监管机构想要了解真实的金融机构资金投放的规模,如果这里面有一部分信用风险并不是由投资者而是由银行来承担的,则要视同是广义的信贷规模,以此进一步准确掌握信贷规模到底有多少。
中金固收表示,基于上市银行的数据来看,广义信贷的考核对整个银行业的约束有限,因为行业的资产增速没那么快,仅部分中小型银行资产扩张较为迅猛。除此之外,由于现阶段MPA的奖惩机制是提高存款准备金利率,这点损失可能还不及表外业务的利润。
银行收缩表外也会波及债券市场。作为一种标准化的固定收益资产,债券是理财产品的重点配置对象,在理财资金投资的12大类资产中占比最高,占理财产品投资余额的40.42%。
天风证券廖志明团队表示:“央行有意将商业银行表内外业务统一管控起来,表外理财规模或将放缓,委外投资增速将受到较大影响。债市或将由此受到较大影响。”
表外理财如果出现集中收缩,可能冲击债券市场,对债基净值是重大打击,从而进一步引发大额赎回。有业内人士表示,委外资金集中的债基若现大额赎回,可能影响权益类基金,因为二级债基遭遇大额赎回,若来不及抛债券,便会抛售股票,利空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