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自今年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ABS)试点以来,首批试点的6家银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和招行)陆续将完成首期不良ABS的发行工作,部分银行进度较快,已启动第二期、第三期的发行工作。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工行近日公布“工元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文件,并将于9月23日完成簿记建档。至此,首批试点的六家银行中,目前只有交行尚未公布首期不良ABS的发行文件。不过,知情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交行的首期不良ABS指日可待,已经完成了对基础资产估值、分层、评级等核心步骤,即将上报监管部门审批。
不少业内人士介绍,首期不良ABS的基础资产主要以对公贷款为主,基础资产种类的多样化会是后续不良ABS发行的主要新尝试。
工行发行
10.8亿不良ABS
工行首期不良ABS的发行材料显示,本期发行总额10.8亿元。与其它几家试点行已发行的对公贷款不良ABS相比,工行首期不良ABS在基础资产的选择、信用增进的方式等方面都较为相似。其中,在基础资产的地域分配方面,工行首期不良ABS的基础资产主要分布在浙江、山东、江苏、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
实际上,早在不良ABS重启之前,业内就普遍预计不良ABS发行初期的基础资产会在东部沿海地区选择。中诚信国际结构融资部总经理李燕曾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东部地区总体司法环境较好,经济活力较强,不良资产交易活跃,有利于不良资产稳定回收。
相对于正常类贷款资产证券化,不良ABS最大的不同,在于基础资产的现金流回收的不确定性较高。因此,为了增加不良资产现金流回收的稳定性,已发行的不良ABS都通过入池资产充分抵质押、分层结构安排、设立独立的流动性支持机构等手段确保证券(尤其是优先级证券)的投资收益。
此外,基础资产的贷款质量也会影响资产池的回收比率。按照贷款的五级分类,列入不良的贷款依次包括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分级越靠后,说明资产质量越差、预期损失越大。在目前已发行的不良ABS中,基础资产多以次级类、可疑类贷款为主,以增加基础资产的回收率,降低不良ABS的风险。统计显示,农行不良ABS基础资产中次级类、可疑类贷款未偿本息余额比例分别为41%和59%,建行和工行不良ABS中次级类占比均超70%,中行更是超九成的基础资产都是次级类贷款。
截至目前,除交行外,其它五家试点银行已发行的首期不良ABS规模达53亿元左右,这一试点规模并不算多。业内普遍预计,首期不良ABS发行试水的意义更大,后续的发行规模会逐渐加大。
首批试点不良ABS
折价率偏低
在五家试点银行首期不良ABS发行进入收尾阶段的同时,多家银行已完成或启动第二期,乃至第三期不良ABS的发行准备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与其它几单不良ABS所不同的是,建行个人住房贷款不良ABS的折价率相对较高。根据发行文件显示,入池资产的本息合计为29.93亿元,涉及7980笔贷款,折价率约为52%。相比之下,其它已发行的不良ABS的折价率几乎均低于30%,有的甚至只有10%左右。
截至目前,不良ABS基础资产涵盖了对公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贷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预计未来基础资产的类型还会日趋多样化。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不良ABS的公募市场规模很难做大。“公募不良ABS在信息披露、基础资产的筛选调查、现金流的预测分析等方面要求更高,单笔大规模的不良ABS发行工作量大、难度高;而且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未来几年仍面临很大不确定性,这也会影响不良资产投资的收益前景。”北京一券商投行高管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