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发力,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正被推上“快车道”。
在中国的推动下,G20杭州峰会首次将绿色金融纳入议题;中央深改组会议日前审议通过《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发展绿色金融已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绿色金融已经处于风口之上。
“我国绿色金融将迎来新一轮爆发性增长的机遇,越来越多国内金融机构加入绿色金融的角逐和竞争,这是一种必然趋势。”兴业银行(601166,股吧)董事长高建平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独家专访时表示。
从2006年首推节能减排贷款,2008年采纳赤道原则,再到把发展绿色金融上升为集团战略,曾经的“拓荒者”兴业银行已植“绿”十年,目前全行绿色金融融资余额超过4300亿元,在企业融资余额中的占比已超过14%。
过去十年,兴业银行在绿色金融上实现了哪些战略构想?对绿色金融是否可兼顾商业性与公益性,兴业作为“过来人”如何判断其可行性?又如何看待绿色金融的前景?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高建平。
绿色金融的可行性
第一财经日报:外界有种疑惑:绿色金融可否兼顾商业性与公益性?对商业银行而言,绿色金融是否具有商业可持续性?兴业选择绿色金融是否经过了深思熟虑?
高建平:的确是深思熟虑后的战略选择。当然,这有一个逐步探索、论证完善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突发奇想。我们经过反复论证,最终从三个方面确认了将发展绿色金融定义为企业级战略的可行性:
一是发展绿色金融符合国际潮流,且绿色金融属于商业性与公益性兼得的创新业务。
从国际上看,当时美国60%的银行正在将传统信贷管理流程进行“绿色化”改造,涉及绿色债券、证券化、信用卡等,欧盟更是在2008年宣布之后三年投资1050亿欧元支持绿色经济。国外有学者以美国几十只共同基金为研究对象,实证发现投资的财务绩效与纳入考虑的环境与社会风险因素数量呈U型关系,在一定阶段,投资决策考虑的环境与社会风险指标越多,投资收益上升趋势越显著。这说明,发展绿色金融具有商业可行性。
二是发展绿色金融尤其是采纳赤道原则,有利于银行提升差异化优势。
通过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尤其是采纳赤道原则,我行借鉴成熟的国际规则,快速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制度,改进原先略显薄弱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体系。短期内看似增加了业务流程,影响规模扩张,但长期看,对银行经营尤其是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是显著的。
三是发展绿色金融符合政策和监管导向。
2007年以来,央行、银监会、环保部等部门加快引入绿色金融的先进理念,并出台一系列政策加以鼓励,比如出台了《绿色信贷指引》,给出了金融机构绿色信贷的标准等。发展绿色金融,不仅符合政策和监管要求,而且能抢占业务发展先机,树立起差异化竞争优势。
日报:既然绿色金融战略是一个逐步论证完善的过程,那么十年前什么促使兴业迈出第一步?
高建平:实事求是讲,兴业银行的绿色金融事业是外部机遇启发、内部创新推动以及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三者共融的产物。
从外部机遇讲,2004年因为要推进公开上市,我们引进了恒生银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和国际金融公司(IFC)等三家境外投资者。其中,IFC拥有先进的中小私营企业项目风险管控技术,一直是我行学习的对象。05年,IFC准备在中国引入能效融资项目,尽管规模不大,首期才4.6亿元,但我们想“边干边学”,积极回应,次年便创新推出了首款绿色信贷产品——节能减排贷款,开启了绿色金融市场的“新蓝海”。
从内部看,追求创新,以创新赢得市场一直是兴业的重要文化与基因。所以,尽管当时国内绿色金融还是一片空白,但我们敏锐地意识到其理念和技术的先进性,果断决定全面跟进。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是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要成为一流银行、百年老店,不仅要懂“在商言商”,更要有理想和情怀,有责任与担当。从1988年开业以来,兴业银行就一直强调要做一家有理想、负责任的企业。开业伊始,我们就把“为金融改革探索路子、为经济建设多做贡献”作为办行宗旨,后来又进一步提出“建设一流银行、打造百年兴业”的目标,并始终高度重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也有一个困惑,就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不是只有依法纳税、创造就业、公益捐助这些形式?作为商业银行,有没有其他更有效的抓手?绿色金融不仅可以拓宽银行业务,获取经济效益,还能帮助企业管理风险,促进人与环境、自然和谐发展。这是多方共赢的业务,值得举全行之力,从战略上去推动和发展。我们欣喜地找到了一条与众不同但更可持续的履行社会责任道路。
日报:作为一项战略性业务,十年来绿色金融给兴业带来哪些影响?
高建平:发展绿色金融包括采纳赤道原则,对兴业银行的影响是全面和深刻的:
一是促进了公司治理理念和文化的提升。发展绿色金融推动我行公司治理理念实现了从股东利益至上,到兼顾各相关者利益,再到倡导环境、社会、经济统一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三段式飞跃,这也是我们获得客户信任、社会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
二是开辟了新的业务门类,加快了经营转型的步伐。经过十年不懈开拓创新,我行已形成门类齐全、品种丰富,涵盖绿色“融资、租赁、信托、基金、投资、消费”等在内的集团绿色产品体系,绿色金融已经成为兴业银行集团重要的业务门类。
更重要的是大大加快了我们经营转型的步伐。过去这些年,国内各家银行都在谈转型,但落到实践中到底怎么转,总感觉缺乏强有力的工具和抓手。而我们的体会是,绿色金融尤其是赤道原则,恰恰为银行转型提供了一套可供参照的规则。赤道原则是一整套操作性很强的风险识别、管理指标和工具,采纳赤道原则,将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植入业务流程,有利于更加科学合理地甄选业务,排除或化解潜在的风险项目,为银行转型提供了可参照的规则。目前我行绿色金融融资余额超过4300亿元,在我行企业融资余额中的占比超过14%,而不良率远低于行业和我行不良资产平均水平。
从另一个角度看,提供绿色金融服务,将赤道原则的要义和要求向客户传导,可以提升客户的管理风险能力和长期盈利能力,这将反过来促进银行长期绩效的提升。综合来看,有利于银行RAROC(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的提升,这正是银行经营转型的一个根本目标。
三是发展绿色金融不仅为我行赢得荣誉,也在国际上展示了中国的良好形象,为国家增加了美誉,这是我们感到自豪的。以采纳赤道原则为例,2008年我行在国内银行中首家宣布采纳赤道原则,成为当年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一项重要成果。作为大陆目前唯一一家“赤道银行”,过去这些年我们一直以自身的实践,对绿色金融国际规则施加积极影响。比如,我们每年都参加“赤道原则”协会年度大会,参与会议讨论和投票表决。特别是2012年,我们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性金融机构,全面参与了“赤道原则”第三版的修订工作,还与亚洲及大洋洲赤道银行共同提交了一份旨在“关注并促进不同市场国家‘赤道原则’金融机构公平参与‘赤道原则’事务,呼吁推动新兴市场国家金融机构采纳‘赤道原则’并发挥其话语权”的战略发展提案,传递了来自中国金融机构的声音。
绿色金融的市场空间
日报:国内已有多家银行加入绿色金融角逐行列,您如何看待绿色金融的发展前景与日趋激烈的同业竞争?
高建平:我国绿色金融将迎来新一轮爆发性增长的机遇,越来越多国内金融机构加入绿色金融的角逐和竞争,这是一种必然趋势,我们不仅不担心,相反还非常欢迎。
一方面,国内绿色金融市场总体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开展的“绿化中国金融体系”研究,从2015年到2020年,我国绿色发展的投资需求约为每年2.9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政府的出资比例只占10%到15%,绿色发展融资需求缺口巨大。另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课题组估算,2015至2030年,我国绿色融资需求将达40-123万亿元。如此大的市场空间,足以容纳更多的竞争者。
另一方面,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绿色金融市场,有利于促进这个市场的加快成熟和规范。相比传统金融业务,绿色金融属于相对较新的领域,需要开拓、探索和规范的东西还很多。这种开拓、探索和规范,仅靠一两家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的力量,肯定是不够的,或者说推进的速度肯定是比较慢的,但如果有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一起参与,这个进程就会大大加快,而这种加快对所有参与者都是有利的,对国内环境、自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是有利的。正是基于这种考虑,过去这十年来,兴业银行一直在呼吁、推动更多的金融同业和监管部门一起来关注、参与这个市场。
我行在绿色金融市场已深耕十年。尽管近期国内不少银行纷纷加快绿色金融发展步伐,但相比较而言,在绿色金融产品线的完整性、制度体系、组织架构体系规范性以及专业技术与人才队伍的储备上,具有领先优势。所以,我们并不害怕竞争,相反还欢迎竞争,因为竞争可以促使我们提高紧迫性,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既有的优势。
日报:面对新的历史发展机遇,贵行在绿色金融领域有什么新蓝图?
高建平:现在国内绿色金融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兴业不会忘记“初心”,财富不是自私、资源应该共利,人与自然、环境、社会和谐共处是我们的共同使命。
落实到业务层面,在继续扮演好绿色金融开拓者、创新者以及“布道者”角色的基础上,我们将致力于把兴业银行集团打造成为全球一流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提供商。
一是坚定不移发展多元融资,举集团之力,发挥综合经营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绿色金融融资业务。
二是大胆探索发展各类投资和交易服务业务,推动构建多层次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保持创新优势。比如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资产的证券化流转,拓宽绿色金融业务资金来源;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债券的承销发行,并稳步开展二级市场投资及做市交易业务;积极参与全国统一的碳资产交易市场建设,探索参与碳市场交易和做市等等。
三是继续跟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稳步推动绿色金融业务的国际化经营,参与国际市场。现在全球绿色金融的标准尚未统一与完善,但未来中国将在世界绿色金融发展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兴业银行作为国内绿色金融领域的先行者,将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研究编制“兴业绿色债券指数”、环境与社会绩效指标等绿色金融系列指数,并继续参与绿色金融国际标准的制定,为中国企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争取更多更强的话语权。
四是有效发挥兴业独有的银银平台联盟优势,为国内中小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提供产品、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目前,赤道原则84个成员中有57家与我们建立了代理行关系,未来将通过银银平台把这种国际渠道优势发挥出来,在增强国际国内金融机构的沟通交流上充当好“桥梁”,加快国内金融企业绿色金融的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