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8月31日,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已悉数公布完毕,经济导报记者梳理16家上市银行(不含刚上市的江苏银行和贵州银行)的数据发现,几家体量庞大的国有大行勉强实现净利润正增长,部分城商行、股份行却成功逆袭,表现亮眼。
对于半年成绩单分化,有券商人士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这几年银行业整体面临金融脱媒、息差收窄等冲击,各银行纷纷提出业务结构调整的方案。相比之下,城商行、股份行等体量小的特点让其更容易实施业务转型,发力资产证券化、投贷联动等创新业务,非息业务已经成为中小银行赶超国有大行的重要途径。
非息收入成逆袭法宝
作为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最为重要的收入渠道,息差收窄在行业内普遍扩散之后,出现了局部暂缓情况。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农工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净息差分别下滑了22个基点、35个基点、26个基点、31个基点、25个基点。以净息差高低来衡量,建设银行净息差最高,为2.32%,紧随其后的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分别为2.31%和2.21%。
数据显示,刚刚上市的江苏银行息差不容乐观,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2012年-2015年,江苏银行净息差从2.93%连续下降至1.94%,低于北京、南京、宁波三家上市城商行,盈利能力受到很大冲击。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香港上市的浙商银行,今年上半年利息净收入119.61亿元,同比增长31.4%,而非息净收入40.02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179.93%。同样是在港上市的锦州银行中报表现也相当抢眼,从锦州银行半年报可看出,利息净收入为其经营收入的最大部分,约73.72亿元,同比增加66%,占中期经营收入的93.9%;净息差3.78%,上升0.62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A股上市的商业银行,上半年业绩增长则主要靠非息业务的发力。宁波银行(002142,股吧)2016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攀升16.5%,非息收入增长强劲,上半年同比增速达到144%,基本对冲了利息收入增长放缓的负面影响。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宁波银行非息收入中,代理、托管业务手续费收入增长迅猛,反映该行在理财、贵金属租赁、电子银行、托管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
此外,北京银行(601169,股吧)非息业务增长也较为迅速。半年报显示,北京银行报告期内非息净收入64亿元,同比增长38.33%,占比达26%;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0亿元,同比增长50.43%,占比提升至24%,同比提高近6个百分点。
招商银行(600036,股吧)中报显示,该行上半年净利息收入达到674.77亿元,相比2015年同期的665.5亿元增长1.39%,非息净收入454.42亿元,相比2015年同期的375.85亿元增长20.9%。
“招行非息净收入在所有上市银行中的占比最高,已经超过了40%,并且维持较高的增速。可以看出,这是银行转型的一大趋势。”中泰证券分析师刘保民表示。
采矿业成不良“重灾区”
银行业半年报的另一个重要看点则是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经济导报记者梳理16家上市银行披露的半年报相关数据后发现,目前采矿业已成为重灾区,多家银行今年上半年采矿业的不良贷款增幅高于其他行业。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增幅分别为43.71%、35.19%和28.9%,平安银行(000001,股吧)的采矿业不良贷款增幅则高达76.69%。
在批发和零售业方面,多家银行的不良率也是高企不下,建行、工行和光大银行(601818,股吧)分别达9.29%、8.02%和7.05%。制造业方面,上半年不良贷款增幅较大的是平安、兴业、光大,分别为35.13%、22.24%和18.18%。
而主要针对小微企业主的个人经营性贷款,也受到宏观经济下行影响,成为零售贷款中不良爆发的集中地。兴业和浦发银行(600000,股吧)上半年个人经营性贷款的增幅较大,分别达64.91%和34.23%,不过从不良余额来看,兴业银行(601166,股吧)只有24亿元,浦发银行高达56.6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不良贷款增幅较大的行业中,平安银行采矿、批发和零售业不良贷款增幅均较大。
而分区域来看,2013年暴露风险之后长三角区域的不良贷款已经得到控制出现负增长,但平安银行的情况依然惹眼。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在长三角区域不良贷款余额降幅最大的是光大银行,为负18.41%;此外,工行、建行、招行和中信银行(601998,股吧)在长三角区域也都出现了不良贷款负增长。而平安银行,该行东区(长三角+福建)不良贷款余额上半年大增43.47%。
在环渤海地区,今年上半年多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出现普涨,以平安银行(北区)为最,增幅达69.84%。此外,在目前银行业形势最为严峻的西部地区,平安银行(西区)上半年的不良贷款增幅达到46.71%。
从平安银行个体来看,其上半年不良贷款率1.56%,比去年同期提高0.1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