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信贷数据一经公布,各方评论脑洞大开,甚至行业专家也摒弃了过往的高冷,“银行只剩房贷”,“买房就是爱国”……原因是在4636亿元新增贷款中,几乎全部来自于住户贷款尤其是个人住房贷款。
住房贷款成唯一主力
央行上周发布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大幅低于市场预期。无论是贷款、社融的总量和结构,还是M2增速的大幅回落。统计显示,7月份,M2同比增速比上月下降1.6个百分点至10.2%;人民币贷款新增4636亿元,同比少增1.01万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2.9%;社会融资规模增加4879亿元,同比少2632亿元。
此前,市场对新增信贷的预期是8000亿左右,而M2与M1增速剪刀差也在继续扩大,创下历史新高。对此,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实体经济运行压力较大,企业投资意愿较弱,导致企业信贷需求呈下滑态势,对7月信贷增量形成较为严重的拖累。
但上述两项并非最惹眼之处。在7月份4636亿元新增贷款中,几乎全部来自于住户贷款尤其是个人住房贷款,而非金融企业贷款减少26亿元。这一数据令“房奴们又立功”荣登微博热搜。在人民币贷款新增全面萎缩的情况下,住房按揭贷款成为了唯一主力。
“从住户部门贷款看,今年增长确实比较突出,当然主要与不少城市房地产市场升温有关。”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事实上,从今年的整体情况来看,住户负债加速扩张的趋势一直在持续,月度新增居民贷款屡创历史新高。根据银河证券研究部的统计,目前月均新增住户贷款4868亿元,而2015年仅3225亿元,此外4月以来新增居民贷款占新增贷款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7月份高达98%。累计来看,前7个月新增贷款同比微降0.6%,而新增住户贷款同比大增53.1%。
这与银行发放按揭贷款和居民加杠杆意愿持续增加有关。一方面,在今年企业融资需求走弱的情况下,高收益低风险的住房按揭贷款成为了银行信贷的重要投放方向;另一方面,受房地产市场火爆的影响,居民房贷加杠杆意愿强烈,银河证券预计到2016年末居民部门的杠杆率将进一步升至44.8%。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规模超过了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总规模,在"资产荒"的大环境下只有房地产行业一枝独秀,信贷资金向房地产行业倾斜在大幅推高房价的同时埋下了资产泡沫的隐患。”华融证券分析师马兹晖表示。
所幸,随着未来房地产销售增速的放缓,居民中长期贷款的规模也将出现下降。兴业银行(601166,股吧)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近期二线城市购房政策开始收紧,房地产销售增速或将继续放缓,居民中长期贷款需求也将随之减少。
对公贷款负增长
与按揭贷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7月企业新增贷款的负增长,这是自监管层有数据公布以来第二次出现负值,上一次要追溯到2005年7月。
“从结构看,对公短期贷款减少2011亿,符合季节规律,与6月大幅冲贷款规模造成项目减少有关,但票据贴现同样大幅减少,银行并没有用票据贴现填充贷款额度,可见私人领域信贷需求疲弱;对公中长期贷款新增1514亿,较上月略有下降,但依然属于较高水平,与政策银行脉冲式放贷有关。”兴业证券(601377,股吧)分析师吴畏称。但在央行看来,这与传统“小月”不无关系,“企业贷款季节性波动比较大,7月、10月等是明显的贷款"小月","小"主要就体现在企业贷款上。”
此外,社会融资总量的显著萎缩,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当前实体经济的步履维艰。“新增社融再度快速回落显示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减弱,结合7月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增速回落带动投资下降的情况,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可能再度攀升。”光大证券(601788,股吧)分析师徐高表示。
统计显示,7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4879亿元,同比少增2632亿元。此前市场平均预期为1万亿元。究其原因,除了人民币贷款增速下降之外,银行承兑汇票的大幅减少也造成了整体社会融资规模的疲弱。
对此,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从社会融资规模看,近几个月同比少增主要是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较多(7月份就减少5122亿元),这与票据市场发生了一些案件、监管有所加强有关。”
徐高同样认为,未承兑汇票融资额继续快速下降是表外融资收缩的主要原因。此外,随着风险事件频发,企业债券融资增速同样放缓,7月企业债券融资增加2188亿元,同比少增552亿元。在他看来,总体上,信贷社融数据在7月出现大幅跌落,对未来实体经济资金供给带来显著压力,经济前景面临更大不确定性。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再度攀升的风险,预计政府将加大稳增长力度,提高实体经济投资意愿。因而本月信贷社融异常下滑的状态难以持续,未来将逐步恢复合理增长状态,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实现经济企稳。
新金融记者 张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