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连续10多个季度“双升”的局面已有改善迹象。银监会10日对外披露的2016年二季度主要监管数据显示,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季末增加452亿元至14373亿元,但不良率与上季末持平为1.75%,结束了10多个季度单边上升的态势。不过同期商业银行业绩增速趋缓,上半年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8991亿元,同比增长3.17%,一季度同比增速为6.32%。
不良率上升势头暂停的贡献主体是大型商业银行,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不良率仍然呈现上升势头。银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大型商业银行二季度末不良率较一季度下降0.03个百分点至1.69%。同期,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不良率则分别上升0.02个、0.03个、0.06个百分点至1.63%、1.49%、2.62%。
这一态势和招商证券(600999,股吧)金融组分析师马鲲鹏7月中旬发布的研究报告有一定的吻合度。马鲲鹏基于对多个银行的调研,预期建行不良率有望下调,资产质量拐点将先于行业到来。不过马鲲鹏也说,在调研的多家银行中,唯有建行不良率有明确的下降预期。
这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过去几年建行加快了风险暴露和不良核销的力度。据马鲲鹏分析,2015年建行不良核销及转让的金额达到936亿元,同比增157%,处理不良资产规模位列行业第一;今年一季度建行单季加回核销处置后不良贷款净生成率仅为75bps,同比逆势下降13bps,环比大幅回落166bps,表明不良生成情况边际好转。
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是商业银行一致的举措。今年7月初,华融集团董事长赖小民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上披露,今年商业银行对外出售的不良资产包规模共计2200多亿。另外,不良资产证券化也已于今年二季度重启。
目前还很难说个别季度不良率上升势头的停止意味着资产质量拐点的来临,尤其关注类贷款占比这一指标目前还在上升。据银监会披露,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较一季度末上升0.02个百分点至4.03%,这一指标已延续多个季度上升。2016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80.8万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77.5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3.3万亿元。关注类贷款规模及占比是预期未来不良的重要指标。
不过银行业整体风险抵补能力保持稳定。2016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25291亿元,较上季末增加924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75.96%,较上季末上升0.93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07%,较上季末增加0.02个百分点。
与上述迹象对应的是,上半年银行业利润增长的趋缓。银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商业银行2016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8991亿元,同比增长3.17%,一季度同比增速是6.32%。同期,商业银行净息差也由一季度的2.35%下降至二季度的2.27%,非利息收入占比由26.57%下降至25.73%,成本收入比则由25.3%上升至26.68%。资产规模的稳步上行依然是业绩的贡献主力,2016年二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为218万亿元,同比增长15.7%。
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的主体上市银行业绩增幅可能低于此数值。申万宏源(000166,股吧)预计,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增幅仅有1.8%,一季度上市银行业绩增幅为2.8%。华夏银行(600015,股吧)、浦发银行(600000,股吧)于今日率先披露了2016年半年报,两者同比业绩增幅分别为6.08%、11.99%,此前申万对两者的业绩预期分别为4.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