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经济增速趋缓、银行业利润持续收窄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正面临一级其他资本较为匮乏、资本充足率偏低、资产质量下滑、资产风险度不断提升的挑战。
为应对上述挑战,银行正通过强化资产信用风险管控、丰富资本补充等途径来优化资本管理。
银行业面临资本充足率压力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熊启跃指出,当前经济增速趋缓,银行利润收窄,内源补充资本的来源有所松动。此外,银行规模扩张速度减缓,再加上不良风险暴露,银行业正面临资本充足率的压力。
在恒丰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蔡浩看来,银行以存贷款为主的“重资产”业务模式正受到不良率上升的影响。
“数据上看,银行资本充足率略有下降。动态上看,资本增速赶不及风险加权资产的增速。大行面临资本充足率的压力,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则面临一级资本充足率的压力。”熊启跃说。
另一方面,《巴塞尔协议Ⅲ》对于银行理想的资本金结构的表述是:一级核心资本、一级其他资本和二级资本在总资本中的占比应为71.4%、9.5%和19.1%。“截至2015年末,我国银行业上述三类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例为81.1%、2.9%和16%,呈现出一级核心资本占比较高、一级其他资本较为匮乏、二级资本数量较为合理的结构。”熊启跃指出。
强化资产信用风险管控
“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银行要统筹信贷总量,优化信贷结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银行资产质量,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力度,稳定银行利润适度合理增长,提振金融业信心,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位国有大行资产负债管理部人士表示。
“银行在贷款业务、同业业务等业务之间进行资产负债额度的分配时,会根据银行自身的业务特点、银行发展战略和风险管理特点,按照"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经营管理理念来开展工作,促进杠杆率与经营的协调发展。”一位城商行资产负债管理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在兴业银行(601166,股吧)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看来,银行要注重差异化发展,资产投放要与管理该领域风险的能力相匹配适应。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在新增信贷投向方面,银行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一带一路”等产业基金,并逐步置换原有不符合宏观政策要求的平台贷款。
同时,银行正在积极退出高风险领域信贷。对暴露风险的钢贸、废旧金属贸易、煤贸、非供应链项下的汽贸等压缩授信。不过,记者了解到,在银行压缩一些地方性的“僵尸企业”信贷过程中,依然会面对来自地方政府的压力及自身对不良即刻暴露的担忧,因而对大型“僵尸企业”清理仍然具有很大挑战。
此外,银行在传统业务基础上,加快资产管理、托管、金融市场等中间业务发展,顺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占比,降低风险资产占用。
同时,在不良资产处置上,银行正积极参与资产证券化、债转股等试点,提升不良资产处置效率。
丰富资本补充策略
银行的资本需求可以通过两方面来满足,一是银行通过盈利留存的内源性资本积累;二是资本市场再融资。
“在当前环境下,选择适当降低分红比例来加强商业银行的内源性资本积累能力,是银行业自身稳健经营、适应监管的需要,也是在中国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业内人士指出。
近期迎来了上市银行分红季,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将现金分红比例统一调降至30%附近。分析人士认为,市场投资者最为关心的并非分红比例的一时升降,而是会综合考虑银行的资本状况、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的整体情况,接受银行对分红比例的适当调整。
同时,2016年以来,上市银行加快发行优先股的步伐,先后有12家银行成功发行优先股,规模达1634.25亿元。优先股主要是补充银行一级其他资本,此外,定增及发行二级资本债也可用于补充资本。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这些外源资本补充方式成本正在上升,银行更多还是要依靠内源资本积累补充资本。
此外,熊启跃建议,可适当降低拨备覆盖率要求,使更多拨备计入二级资本,以拉升资本充足率。这也有利于增加银行留存收益,补充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