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资金“淤积”于银行账户而难以投资、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等问题正引起监管层、市场的重视。上周五央行公布的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狭义货币(M1)与广义货币(M2)增速之差在不断扩大,并创下2010年1月以来的历史最高值,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甚至认为,“现在的货币政策有点陷入流动性陷阱的现象”。
自去年10月以来,M1与M2增速之差就在持续扩大。去年10月末,M1增速为14%,M2增速为13.5%;而截至今年6月末,M1增速迅速扩大至24.6%,M2增速为11.8%。
历史上,M1的高增长往往伴随着经济上行,因为企业需要资金用以支付、结算、投资等活动,所以会把大量资金放在活期存款上,而这就是M1的主要构成。
但目前M1的持续高增长与以往的情况不同。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李佩珈表示,当前“M1-M2”增速正缺口(即M1增速大于M2增速)的扩大,恰恰说明产能过剩占用资金、企业投资动力不足、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息差收窄造成M1“淤积”在账面上。
“当前M1与M2增速之差扩大的情况与历史相反,这是我国20年来第一次出现的现象。”盛松成在2016年中国资产管理年会上表示。
盛松成称,M1的持续高增长恰恰说明了当前经济的下行压力较大,现在的货币政策有点陷入流动性陷阱,发行出来的货币变成了“企业的流动性陷阱”和“个人某种意义上的流动性陷阱”。其中,企业的流动性陷阱主要表现为,大量货币流入企业后,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企业投资的回报率较低,企业投资意愿较弱,企业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方向,造成持币待投资,把大量的钱留在活期存款上,这与当前实体经济中制造业投资和民间固定投资增速下滑同步。
至于个人某种意义上的流动性陷阱,则体现在大量的个人资金投资到房地产,导致大量居民存款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向房地产企业活期存款转移。
此外,企业持有活期存款的机会成本的降低也是M1高增长的原因之一。李佩珈称,经过几次降息,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与活期存款基准利率之差已经缩小到1.15个百分点的历史新低,相应减弱了企业配置定期存款的意愿。
当下M1持续高增长、民间固定投资持续下滑,甚至是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陷阱,除了有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原因外,另一个原因则是货币投放方式和规模发生的变化。
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在2016年中国资产管理年会上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外贸拉动变为由投资拉动后,货币投放方式和渠道也发生变化。在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下,货币当局以外汇储备投放出去的基础货币是以增加的外汇做抵押和储备;而后来以投资和购买债券投放出去的基础货币,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货币发行的机制储备。中信证券(600030,股吧)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明明称,在央行“外部渐进贬值、内部中性稳健”的组合拳下,基本面稳健格局还将延续,货币政策难现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