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魏枫凌/文
随着官方人士连续发表“去杠杆、清理‘僵尸企业’”的言论,由此产生的不良资产处置问题随之引起关注。毫无疑问,国有金融机构并不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各种民间公司和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也为不良资产转移提供了补充渠道。然而,十几年前大规模地清理不良资产还能被再次复制吗?
据《证券市场周刊》记者了解,目前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并不顺畅。真实有效的风险出表步伐缓慢,借道泛资管类金融机构重新回到银行体系内倒是大行其道,特别是银行担保责任不明晰的理财资产池。而即使是不良资产出表的部分,风险如何承担,由谁承担,也需要审慎研究。
不良资产包袱难甩
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5%,较2015年末上升0.08个百分点。然而,商业机构对于银行不良的估计数倍于官方公布的水平,那么如何理解二者之间的差异呢?
根据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副局长王胜邦的解释,过去几年,商业银行用已经计提的减值拨备核销了很多不良贷款。过去三年商业银行用拨备核销以及其他手段处置了约2万亿元不良贷款,全部是市场化手段。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市场化手段”。首先,银行的关注类贷款占比为4.01%,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银行可以将一部分不良归入其中,这也是民间机构高估不良率的主要来源。其次,银行通过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向外转移不良资产。记账准则取决于监管部门,但作为上一轮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主要市场化渠道,资产管理公司这回却难以起到作用。
降低企业的负债率和银行的不良率是相辅相成的两件事。一位资产管理公司地方分公司人士对本刊记者指出,在银行业面临“资产荒”的情况下,银行并没有动力去收回正常企业的贷款,也不会将正常企业的贷款进行证券化或者是债转股。因此,尽管资产证券化试点阶段还是以优质资产为主,但是站在银行的角度来看,如何将风险和收益率都更高的资产转让出去才是重点。
但无论是资产管理公司还是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信托公司,甚至是券商资管,都无外乎成为银行不良资产的回售通道。一位信托公司人士和另一位资产管理公司北京总部人士均对本刊记者表示,相当大一部分不良资产都是买入后再回售给银行。
对于这种通道业务,实际上还是银行资金来接盘,风险并没有转移。熟悉情况的人士对本刊记者指出,银监会对此态度相对比较中立,希望银行的不良真实转让,不鼓励假出表,但有地方的银监局更重视形式,在监管上会有纰漏。不过,AMC和信托也都是银监会在监管,如果站在监管者的立场上看,哪儿出了问题都得他们来担责。“就算是转移到银行体系之外,关键还得是接不良的钱从哪出,券商、基金子公司的资管计划也就是个通道,最终资金不是银行的就是AMC的。”该人士指出。
所以,真实出表还得靠银行自己。然而,一位国有大行人士对本刊记者透露,目前市场对不良资产接受程度不高,行内有处置不良资产的全资子公司,但业务进展缓慢。“这些通过子公司进行处理的不良资产并非通道业务,而是要实现真实出表的。”该人士介绍称。
前述驻北京AMC人士也表示,对于真实出表的部分,除非折扣率够低,否则风险太大,还不如不买,至于买到的价格,就要看资产包的质量了。“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折扣率肯定都不一样,一般来说至少4折以下吧。”
至于前述关注类贷款,该人士表示,从合规的角度说,银行转贷款五级分类当中的属于不良的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后三类,AMC收后三类最合规。“至于关注类贷款的转让,则需要银行出具认定这是不良资产的证明,AMC也能收。这种一般单户转比较多,不是大规模打包转让。”
但该AMC人士指出,实际上,有一些关注类债权,明明符合不良的标准了,但银行不往下调(监管分类级别)。
AMC为何不愿接盘
为何AMC现在不太愿意接盘不良资产这一老本行了呢?业内人士对本刊记者指出,现在AMC处置不良和以前比,首先是业务模式上出现了两方面的变化。
“第一是资金成本。以前是央行年化2.5%的再贷款,资金成本低,可以慢慢捂。现在AMC都是向商业银行融资,成本增加,所以捂不起,需要快速变现。”前述资产管理公司驻北京的人士对本刊记者指出。“其次是处置模式的变化。十几年前,资产处于价格上升通道,捂一捂,手上的土地、房产会越来越值钱。现在虽然资产价格仍然在上升,但上升速度、空间已经远远小于以前,担当的风险也大了很多。所以,除非特别优质的资产可以精耕细作,其他一般的资产AMC都倾向于打包转让,快速变现。”
这两种变化就导致原本处置不良资产的被动等待做法难以奏效后,新的模式还没有成型。因此,资产管理公司宁可成为银行的通道,虽然利润薄一点,但是风险小、资金周转快。
另有资产管理公司驻上海的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业内对于风险的把控还体现在,即使是以房地产作为抵押物的不良债权,公司总部在审批时也更倾向于优先安排那些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当中的准一线城市的住宅和繁华地段的商业地产。
目前,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和当初对口的四大行之间关联度已经很低,招投标取代了行政指令成为不良资产转让的主要方式。因此,风控严格导致的另一个结果就是银行在招标时不一定能以理想的价格转出去,如果价格低了当期就会录得亏损。
前述驻上海AMC人士透露,近期一家总部位于华南的股份制银行在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的不良资产组合当中长三角地区的债权资产包就流标了。“当时只有两家大型AMC参与竞标,出价又离这家银行的保留价很远。实际上,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理应体现的逆周期特性现在并不强。”该人士称。
另一方面,据前述驻北京AMC人士指出,AMC这几年做房地产、投融资也赚了不少钱,这些赚钱方式都比做不良处置轻松多了,所以除非不良资产的性价比特别高,否则轻易不会买。这一特征也和信贷投放、债券发行、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等各个领域体现出的“地产兴、产业衰”的现象相一致。
是AMC们只顾赚钱不支持实体经济吗?四大AMC当中,华融和信达已经上市,东方也提出了在2016年底上市的目标。和上一轮处置不良资产时四大AMC代表财政履行对经济的救助任务不同,目前他们都已经是市场化的企业,需要对全体股东负责,有盈利的压力。业内人士也对本刊记者表示,在业务接触过程中,两家已经上市的AMC相比于未上市的两家会更激进一些。
该驻上海AMC人士亦表示,目前不少经手业务都是给企业做主动融资,缓解企业的短期流动性困难。这类融资要么是要求房地产抵押物和担保,要么是要求融资方是国有企业或者是有集团股东担保的上市公司。
实际上,这类融资已经比债券市场融资条件宽松许多,以上市民营企业为例,曾有业内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2016年以来,信用风险高发,哪怕有集团股东担保,上市民营企业的债券也不好发。
风险如何转移
如果AMC们承接不良资产意愿不足,风险又如何从银行资产负债表向外真实地转移呢?
化解不良资产的风险意味着降低相关企业部门的负债率。有官员和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给居民部门加杠杆。值得探讨的是,居民部门怎么参与当中呢?目前舆论当中比较普遍的一种理解是让居民买房子,增加负债,增加房地产相关企业的收入,降低杠杆率。房地产也正是相当多的银行不良债权形成的来源和担保物,因此,从宏观角度看,鼓励买房算是对症下药。
但有权威学者对本刊记者指出,居民可加的杠杆也很有限。“未来房贷已经没有空间了,消费贷款的空间也差不多了,居民部门去杠杆基本不能当政策用。”
如果房贷和消费贷是在居民部门的负债上做文章,那么通过金融资产投资则是在居民部门的储蓄上动脑筋。
对此,官方还有一些解释,现在正在推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就可以作为一个方式。“企业可以发行股票,可以将他的股权结构进一步分散,向职工、个人、管理层分散,这是一个手段。再一个手段,将来金融部门也可以做一些工作,包括资产执行票据、收益连接票据,将企业部门未来可以形成稳定现金流的部分转让给居民部门,这样来实现转换。”王胜邦介绍说。很显然,这是针对负债高的国有企业。
不得不说,理论上讲,虽然这会有效分散金融机构和企业违约的冲击,但是对于居民而言承受风险的能力有限,投资劣质金融资产会恶化收入分配问题。
另有债券机构投资人士对此表示,“基础资产搞不好的话,以后会引发各种纠纷,搞得像上世纪90年代清理三角债似的。ABS、ABN、CRM,等等信用风险转移工具,就怕到最后都会是一地鸡毛。”
比大中型银行不良资产更成问题的是一些小贷机构。有业内人士对本刊记者指出,P2P大多是和小贷公司对接,有的P2P就是小贷投的,以此来解决小贷资金杠杆限制的问题。“不良一高,资金无法及时回笼,如果再没有新的资金入场,那就只能跑路了。”该人士指出。
如果AMC继续真实转移不良资产,则一般是民营资产管理公司接盘。但前述驻北京AMC人士对本刊记者介绍道,民间不良资产投资机构感觉跟十几年前上一轮处置时相比,体量变小了,活跃程度降低了。
有从事不良资产转让的民营公司人士对本刊记者指出,银行正常卖不掉的不良资产,最终会通过诉讼和拍卖来处理,折扣率当然也会更低。“其实还是以房地产为主,而且主要也要看区位,中部和东部二三线城市的郊区房地产担保债权我们拿到过2折。”该人士介绍称。
另一位国有大行人士对本刊记者介绍道,也有其他模式,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合资成立基金,处置不良资产。例如,中国银行和信达资产就成立了信达中银(安徽)投资合伙企业,性质是有限合伙,其中,中国银行占比46.83%,信达资产占比48.03%,这样算起来是使用了银行表外资金,实现了不良资产从中国银行出表,同时也实现了银行和AMC风险共担,提高了AMC的收购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