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于2015年9月9日-9月11日在大连举行,以“描绘增长新蓝图”为主题,探讨在科技创新背景下,影响中国和世界经济增长的新生问题和紧要议题。
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一旦经济出现滑出合理区间的迹象,将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
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下行的压力,但仍然处在合理区间。作为一个与国际市场密切关联的经济体,全球经济情况总体偏弱,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同时国内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在逐步显现。
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实现制造业从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的升级发展,和从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到消费与投资协调拉动的转换,是一个充满阵痛、十分艰难的过程,这期间经济增长难免有波动起伏,这是调整转型时的一种正常现象。
把脉中国金融:
金融领域的改革总的是按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向继续推进,积极培育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同时继续加强和完善风险管理,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我国居民储蓄率高,外汇储备多,有相当的金融总量。池子里的水已经很多,关键是怎么用好这池水,让它动起来、活起来,而且流向实体经济。我们将通过结构性改革的举措,盘活存量,着力挖掘存量资金潜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效率。
在降息降准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我们将继续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限制,积极发展民营银行,融资担保和金融租赁。稳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是我们的既定目标。我们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目的是使人民币汇率形成更加市场化。创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熄引擎。世界经济稳定复苏要靠创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也要靠创新。近几年,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持续发展,向着健康方向前进,主要动力还是来自于改革创新。
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艰难曲折,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定力,主动作为,不搞强刺激,没有放松银根,而是强力推进改革,大力调整结构,着力改善民生,保持了经济平稳运行。
深化金融改革,推进民营银行试点工作,清理规范金融业准入限制,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继续用好和盘活财政金融增量与存量资金,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新兴业态的支持力度,更多惠及“三农”、小微企业、服务业。中国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当前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经济运行总体是平稳的。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要依靠改革,也离不开开放。
只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总量政策就保持基本稳定,主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关键举措仍然是推动改革创新,不断释放内需潜力、创新动力和改革红利,以激发市场活力,形成增长的内生力量,着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以来,财税、投融资、价格等领域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消除市场准入限制、促进公平竞争的措施接连推出,围绕推进结构调整的改革力度加大。金融领域总的是按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向,继续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培育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同时继续加强和完善风险管理,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我国居民储蓄率高,外汇储备多,有相当充裕的金融总量。
最近,我们在降息降准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下一步将继续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限制,积极发展民营银行,融资担保和金融租赁,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我们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目的是使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我们将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稳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我对古老而又常青的祖国,始终充满了深情,充满了热爱,充满了信心。十年的奋斗,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大台阶,为今后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和体制基础。今天的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形成和壮大,科技和教育支撑能力明显提升,社会资金供给充裕,劳动力整体素质大为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各类企业更具活力,政府宏观调控水平显著提高,社会政治环境保持稳定,特别是我们确立了科学发展道路,这些都是长期起作用的重要因素。
中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将继续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经济这艘巨轮一定能够继续平稳快速前进,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中国比较好地控制了财政金融风险。2011年财政赤字和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8%和15.28%,低于2002年的2.57%和16.07%;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从2003年底的15.2%下降到2011年底的1.8%;我们摸清了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这两年,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总体稳定,风险总体可控。
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顺利完成并成功上市,平稳解决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序推进,金融体系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新世纪头十年,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大调整、大变革的十年,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十年,也是我们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十年。
十年的奋斗,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大台阶,为今后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和体制基础。今天的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形成和壮大,科技和教育支撑能力明显提升,社会资金供给充裕,劳动力整体素质大为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各类企业更具活力,政府宏观调控水平显著提高,社会政治环境保持稳定,特别是我们确立了科学发展道路,这些都是长期起作用的重要因素。
我们要健全法规和标准,强化目标责任考核,理顺能源资源价格体系,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大力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全面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保护与修复生态,增加森林碳汇,全面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中国的对外开放是长期的、全面的、互利的,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决不会改变。我们将继续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推动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贸易体系和金融体制。第四届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于2010年9月13日至15日,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主题是“可持续增长”。
过去的两年,在极为困难、复杂的情况下,中国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我们全面实施一揽子计划的结果。
中国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将坚持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把稳定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主基调,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的势头。
财政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特别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但近期风险有所加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力度前所未有,同时又比较好地控制了财政金融风险。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战胜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必须更加注重利用科学技术寻求突破,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发展,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
世界经济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和转型,各国的前途和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我们要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点,把胸怀放得更宽广一些。
当前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要坚持,坚持努力,毫不动摇,毫不退缩。"我们已经看到了曙光,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终将散去,让我们共同开创更加光辉灿烂的美好明天!
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根本动力,更加注重构建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继续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没有减弱,短期内也很难消除。经济复苏的“绿芽”需要“阳光雨露”,需要悉心爱护。各国要增进共识,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实施符合本国国情和负责任的财政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方向的一致性。要加快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建立有效的危机预警和处置机制,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增强防范和应对潜在风险隐患的能力,促进金融稳定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才有光明的前途。改革开放一定要贯穿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中国30年的变化,得益于改革开放。一切有利于对外开放的政策都会坚持下去。一个制度更加完善、社会充满活力、持续稳定发展、对外更加开放的中国,不仅有利于增加13亿中国人民的福祉,而且必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进一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市场体系;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大力发展各类金融市场,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通过深化改革,使整个体制更加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相当突出,十多亿人口大国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和问题非常复杂。中国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模式,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要努力实现协调发展;4、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5、要着力改善民生;6、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现代的银行体系、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继续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中国经济这艘巨轮一定能够继续平稳快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