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辛继召 深圳报道
5月31日,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和萃一期”不良ABS完成交割。
此前26日,招行“和萃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证券总额2.33亿元。其中,优先档1.88亿元,占比81%,评级AAA,发行利率3.0%,获2.28倍认购;次级档0.45亿元,占比19%,不评级,获接近2倍认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和萃二期”不良ABS预计将在6月-7月推出。招行也正在筹备以零售小微为基础资产发行不良ABS,资产规模接近20亿元;另外以对公贷款为基础资产的不良ABS,资产规模约20亿元-30亿元。
“和萃一期”已回收98%
招行此次发行的“和萃一期”不良ABS,为全球首单信用卡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入池资产为信用卡透支不良债权,资产池未偿本金总额为15亿元,具有单笔金额小、地域分散、现金流回收特征稳定等特点。
据悉,“和萃一期”入池资产包实际回收增长较快。截至5月末,已经实际回收1.85亿元,占到全部优先级证券发行金额的98%。
传统上,一般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包括催收、核销、转让和发行ABS等几种方式。在对外转让上银行一般将不良资产转让给四大AMC和各省级AMC,即“4+1”资产管理公司框架。
不过,按照《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规定,金融机构不得对10笔以上的零售类不良资产进行批量转让,转让对象仅限于资产管理公司。
加之AMC自身资本也有限,无法承接银行全部的不良资产,而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不良ABS,则可以对接各种资金。
零售类不良ABS的难点在于单笔金额小,没有对公资产等的抵质押物和保证人等回收贡献,回收成本也较高。这使得无法逐笔尽调估值,也缺乏现成估值、评级模型。
今年不良ABS试点启动后,招行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不良ABS资产的组包、设计、文件编写,监管部门审批后开始发行。
以零售为特色的招行利用其信用卡的历史数据,双评级机构中债资信、联合资信分别构建各自评级模型,主承销商也进行独立估值。在估值和评级方法上,各方对历史数据采用了分组、聚类等方法,构建回收率的统计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宏观经济周期、市场利率假设等进行压力测试,并对持续回收表现作审慎性调整。
在此情况下,为确保不良ABS试点成功,中行、招行等的首单不良ABS均较为谨慎,额度偏小。据悉,“和萃一期”发行金额实际上低于招行内部估值,“和萃一期”证券总额2.33亿元。
不良ABS市场有待培育
此前媒体报道,不良ABS重启后的试点银行包括五大行和招行。就不良ABS的资产而言,中行首单不良ABS“中誉2016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基础资产为不良类公司贷款,招行“和萃一期”基础资产为零售类行用卡债券。
记者获悉,招行正在筹备发行的不良ABS资产还包括对公贷款、零售小微贷款。
“有些资产不太适合做不良ABS,比如票据类资产和贸易融资资产”。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人士表示,感觉不良ABS里面对公类资产能占到五成到七成。
目前,不良资产处置仍以四大AMC和地方AMC为主,私募等机构参与不良资产处置,“好多投资标的要经过几道手,才能给到他们”。
不良ABS的重启,有望逐渐突破这一局面。据悉,招行“和萃一期”次级投资人为多家另类私募基金,打破了银行不良资产转让主要依赖传统“4+1”资产管理公司的框架。
“从不良资产处置的角度,对符合资质的私募等投资机构可以简化其在银行间市场的开户程序,从而参与到不良ABS处置中来。同时,也可以鼓励海外资金进入不良处置市场。”有银行ABS相关人士建议称。
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也在今年“两会”建议:允许金融机构向非资产管理公司开展不良资产转让业务,放开金融机构对零售类不良资产进行批量转让的限制。同时,加快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培育(包括评级、增信、承销、估值定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