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获保监会业务试点批复,中和农信与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全资子公司人保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5亿元“支农支小债权投资计划”(以下简称“投资计划”)。该计划将通过中和农信分布在全国18个省170多个项目县的分支机构,将资金投放到有需求的农户手中,预计将帮助7万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该投资计划是人保集团在“支农支小”领域的再次创新,为了配合支农支小政策精准落地,人保资本以“担当责任、创造价值”为企业使命,坚持创新引领,实施市场化、专业化、特色化、一体化、金控化的发展战略,力求更有效地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中和农信深耕农村金融市场20年,在农村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人保资本非常认可其旨在打通农村金融最后一百米的理念与上门服务的方式,更看重其有效的风控手段,使得双方的合作一拍即合。中和农信总经理刘冬文认为,与人保资本的合作,既是对中和农信的一种认可,也是融资渠道的又一次探成功探索。人保集团将五亿支农支小资金通过中和农信,精准投放到农户手中,将有7万农户将因此受益。
本次5亿元支农支小债权投资计划的签署不仅实现了双方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也是双方在保险、信贷以及融资等领域开展合作的又一重要举措。双方还将发挥自身市场与技术优势,为共同的目标客户定制创新保险保障产品,来提高客户对经营风险的抵御能力,降低信贷风险,扩大业务覆盖面,发挥金融对农村生产经营的支持促进作用。
现任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东亚及太平洋(601099,股吧)地区首席技术援助官员、金融基础设施技术援助负责人赖金昌先生认为,保险公司借款给中和农信这类非存款类信贷组织,增加了其资金运用的渠道。对中和农信来说,借入险资增加了其资金来源的渠道,这两者的匹配非常好。
据了解,信贷机构通过保险公司融资在国际上已经是比较成熟的做法。赖金昌先生介绍,在国际上,一般国家都会有规模较大的非存款类放贷行业,该行业中机构数量比商业银行要多很多,但这类机构不能吸收存款,它的资金来源有十几种,包括发债、商业银行借款,其中主要的资金来源于长期资金提供者,包括养老金、基金会和保险公司等。这些机构手中握有大量现金,也需要通过投资实现增值保值。
融资创新让中和农信实现了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业务的高质量增长以及提高了服务对象的覆盖程度。 与此同时,创新的小额信贷社会企业模式,优良的信贷资产和高效的风控体系也让中和农信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青睐。
从依靠专项资金到银行批发贷款再到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资产证券化,中和农信创造了多个小额信贷领域的融资经验。中和农信的市场化融资使金融扶贫力度增强,捍卫了小额信贷的本源和社会企业的本质,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未来中和农信将探索与多方机构的合作模式,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全面、优质、实惠的金融服务。
中和农信小额信贷起源于1996年世界银行与中国政府在秦巴山区的扶贫项目,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小额信贷社会企业,作为一种“授人以渔”的扶贫手段,已经有超过两百万贫困人口从中受益。
截止2016年2月底,中和农信小额信贷覆盖全国18个省的171个贫困县(其中85%为国家级贫困县),累计放款134.1万笔、137.7亿元,贷款余额31.7亿元,有效客户32.5万户(其中农户占比95%、女性客户占比93%、初中以下学历占比93%),户均贷款余额9,753元,不良贷款率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