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眼巴巴地等着央行降准,一个接一个的信号浇灭了渴望。近日,央行行长周小川称,中国将灵活适度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称,未来货币政策要避免企业杠杆率过快上升,还要考虑对物价和房地产的影响。
翻译过来就是,央行降准的牌将会惜打,不可能频密使用了。本周央行频频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截至本周四,已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释放资金4480亿元,通过7天期逆回购释放净投放2100亿元。兴业银行(601166,股吧)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说,央行还会采用逆回购或MLF等工具来释放流动性,“4月降准的几率几乎不存在。”
央行态度生变,在于背后一系列逻辑变化。经济数据回暖,外储余额上升,CPI走高等等。同时此前放水硬币另一面显现,部分企业大笔坏账浮出,债券市场风险若隐若现,转身杀入期市暴涨。尽管如此,招商银行(600036,股吧)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认为,二季度前降准的可能性仍然比较大,“特别是今年银行MPA考核以及营改增问题,都会给流动性预期带来负面影响,市场对未来资金面仍比较悲观。”
央妈手法生变
市场期盼央行降准,以长期解渴资金面偏紧,但是央行仅采用公开市场操作,暂时让市场止渴。
央行近日释放货币政策的信号就是,灵活稳健、防杠杆过快上升。
4月1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33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会议在华盛顿召开,央行行长周小川参会并发言称:“在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的同时,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和质量不断改善,中国将灵活适度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4月19日,马骏称,一季度信贷增长部分反映阶段性周期性因素,未来货币政策要避免企业杠杆率过快上升,还要考虑对物价和房地产的影响。
此前市场预计4月前后可能降准,不过现在可能性在降低。央行的态度生变,去年几乎每个月降准或降息的频次,最近则更多采用公开市场操作的手法,中短期调节组合拳出击,来补充市场的流动性。
4月20日,央行在公开市场上进行2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同时公开市场上逆回购到期为400亿元,即当日净投放2100亿元流动性,为近两个月来单日投放量的最高点。4月18日,央行对18家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共1625亿元,至此不到一周已先后两次开展合计4480亿元MLF操作。
由此,央行通过逆回购、MLF等手法保证了市场流动性的稳定,市场认为4月降准这张牌已被央行收起。
3月下旬以来,市场流动性预期偏紧,近期信用债违约又屡屡发生,多家公司取消债券发行,火热债市突然转冷,数万亿的信用债风险若隐若现,交易员由疯狂买债转向卖债控头寸。
4月20日,A股大跌失守3000点,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及创业板指分别重挫2.31%、4.13%、5.60%。但央行不为所动并未祭出降准大招,当日采取的是7天期逆回购操作,净投放了2100亿元。
央行的操作表明,资金面偏紧时,通过中短期手法释放流动性,而非通过降准的长期手段来解决,以避免继续堆起债务杠杆和推高物价和房价。
经济数据转暖、外储余额上升、CPI上升,都使得降准的必要性在下降。数据显示,3月出口同比增11.5%,进口同比增-7.6%,实现贸易顺差298.6亿美元;此外发电量在增加,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上涨0.5%,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3%。由此,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均认为,央行降准的急迫性大为降低。
不过,刘东亮认为,单从CPI上升来看,4月很可能是全年的高点,不会带来持续的上升压力,所以二季度前降准的可能性仍然较大。
市场还在喊渴
经济回暖,资本市场信心不增反减,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认为这个月股市趋势不如上月,“上个月是深V,这个月是倒V?”
这主要在于市场对于资金面偏紧的预期,刘东亮分析称,市场对未来资金面看得还是比较悲观,今年银行MPA的考核以及营改增问题,都会给市场流动性预期带来负面影响。
今年起,央行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明确对金融机构将从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外债风险、信贷政策执行等七大方面全面监管。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称,上述MPA 评估体系的激励约束措施主要通过实施差别准备金利率来实现,各机构根据 MPA 的评估结果,划分到不同档次,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执行相应的准备金利率,“意味着处在评档分界线附近的银行有动力通过减少资金融出等方式,获得更高的差额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的收益,也意味着有可能加剧市场上的资金失衡。”
在谈到营改增对银行拆出资金的影响时,管清友认为具体到银行业,营改增影响了其贷款服务、直接收费金融服务、投资业务、不良贷款等业务板块,“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则主要取决于可抵扣的进项税有多少和银行各业务的具体占比。”
以上政策因素导致银行被动“锁水”,此外其他方面对资金需求在加大,如经济改善增加资金需求,债市杠杆提升惯性资金需求扩大等。
但央行决心已定,在经济回暖、外储上升当下,降准放水会越来越被惜用。
“机构还能够满足理财 4%左右的负债成本,主要依靠杠杆收益和资本利得,而杠杆收益的背后是稳定的回购利率,也就是赚央行放水的钱。” 姜超认为,央行过度放水只会催生价格泡沫和过高的杠杆,回想2013 年钱荒和 2015 年股灾的经验,防范杠杆风险是必要的。
市场仍在喊渴,但降准高频使用只是在经济和外围处于非常时期,而非目前经济转暖之时。
显然,央行降准牌仍在,只是会依据实际情况出牌,能不打就不打。但是非常时刻除外,该出手时还是会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