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受宏观经济下行及去产能等因素影响,资产质量风险呈现四大蔓延趋势:从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的产业链向上下游行业扩散,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散,从小微企业向大中型企业扩散,从民营企业向国有企业扩散。
具体而言,近万亿不良贷款仍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制造业,不良新增亦集中于这两个行业;与此同时,采矿业、建筑业不良开始大规模暴露。零售贷款方面,不少银行加大对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信用卡分期业务的投入,甚至将信用卡业务作为战略重点,由此也加深了这两个领域的不良态势。
展望2016年,虽然目前已有浙江温州等地区出现经济止滑的情况,但由于不良贷款生成滞后于经济走势,各行均预计资产质量仍将承压。银行业内人士表示,风险管控形势依然较为严峻。
四大行业成不良重灾区
批发零售业对资金的流转最为敏感,在经济下行期,行业低景气加剧该行业企业营收困难,应收账款的不断增加也在弱化企业偿付能力。
就四大行而言,去年批发零售业不良贷款新增已超600亿元,其中农行最高,全年批发零售业不良贷款增加306.12亿元,接近翻番,行业不良率亦快速上升至12.31%;建行、工行批发零售业不良贷款率则分别达9.65%、6.6%,行业不良贷款分别新增142.23亿元、129.1亿元。
股份制银行中,浦发银行(600000,股吧)和招行批发零售业不良新增规模较大,分别达36.12亿元、37.32亿元,增幅分别为68%、57%,批发零售业不良率则均在4%左右。
制造业亦是不良重灾区,甚至是多数银行不良新增规模最大的行业。四大行中以建行制造业不良贷款额较为突出,在对公贷款不良额中占比近五成,去年该行制造业新增不良贷款231.51亿元,增幅47.74%。股份行制造业不良新增幅度亦在40%~60%之间,其中招行不良新增及整体不良额较为突出,制造业不良贷款较2014年增长58.27%至152.38亿元。
采矿业和建筑业贷款风险也在加速爆发,尤其是前者。除中信和交行无相关数据外,其余各行采矿业不良整体增幅超180%,浦发银行该行业不良增幅甚至达402%。
建筑业贷款方面,除交行外其余上市银行该行业整体不良增幅达130.33%,其中四大行建筑业不良新增绝对额普遍高于其余各行。
中西部地区不良加速暴露
从不良区域分布来看,沿海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地区仍是不良贷款重灾区,且区域不良贷款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不过,在新增不良结构中,部分银行华东地区(主要是长三角)、东北地区不良状况出现企稳甚至下降的情况。包括建行、中行及招行、民生银行(600016,股吧)等在内的多家银行华东地区贷款不良企稳,不良新增放缓,中信银行(601998,股吧)华东地区不良贷款额甚至有所下降;工行等银行该区域贷款质量继续下滑。东北地区则有农行、中信等银行贷款不良企稳甚至下降。
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不良正在迅速抬头,尤其是西部地区不良正在加速生成和暴露。以四大行及招行、中信及光大银行(601818,股吧)为例,这7家银行在中部地区不良新增393.06亿元至1205.68亿元,增幅48.37%;西部地区不良新增723.87亿元至1522.18亿元,增幅高达90.68%。
业内人士分析,沿海地区与内地中西部地区数据反差的背后原因,主要与产业结构调整有关。沿海经济发达程度和产业结构调整都早于内地一步,当经济增速放缓和产业结构调整时,这些地区率先反应,也最先冒出不良;而内地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发展速度、产业调整都相对滞后,不良反应相对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