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新社消息,12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在京发布《中国银行业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发展报告》称,随着贸易结算中人民币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离岸本币市场建设初具规模,人民币国际化的初始条件已经较为成熟。
央行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达72343.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41.6%。其中,货物贸易结算金额58973.5亿元,同比增长10.4%。
《报告》进一步指出,目前,香港是最主要的离岸人民币市场。截至2015年底,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存款接近1万亿元,开展人民币业务的金融机构达150家。除香港外,伦敦、新加坡、台北、巴黎、法兰克福、悉尼等依托自身特点逐渐发展成为各有侧重的离岸人民币中心。
但《报告》亦提醒,尽管人民币在贸易活动和资本市场流动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未来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仍需注意三大挑战,包括中国的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升级、国内的金融体系比较脆弱和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增加等。
针对商业银行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应发挥的作用,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表示,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突破交易货币的瓶颈。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深入,人民币在跨境贸易、融资与投资过程中使用占比不断提升,产品更加多样,流动渠道更加畅通,在帮助企业降低因汇率变动带来的交易成本的同时,带来了更多的人民币计价贸易与投资机会。
以“一带一路”为例,杨再平指出,在“一带一路”经贸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商业银行应积极推进人民币与沿线国家货币的报价和直接交易,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贸易、投资中的使用范围,降低使用第三国货币对双边贸易往来的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积极创新人民币风险规避与资金增值产品,打消沿线国家企业使用人民币的后顾之忧,并进一步促进人民币用于沿线国家资产计价、纳入沿线国家储备货币,提升人民币接受程度。此外,商业银行还应不断完善人民币资金清算渠道,构建更为畅通的人民币跨境流通机制,提升人民币使用的便利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