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继棚改之后,国开行成为金融扶贫当仁不让的“主力银行”。目前国开行已初步拿出了金融扶贫的诸多构想和建议,如融资、融智、融资主体建设与模式创新,国开行内部将之称为“开发性金融扶贫”。
本报记者 杨志锦 河南、安徽报道
3月下旬,大别山东麓余脉一条狭长的山谷口,朱砂冲水库的坝基正在修建。因为兴建水库,山谷中居住的64户村民需要搬迁,包括7户贫困人口。这一项目全称为朱砂冲兴建水库及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被列入安徽省六安市的重点项目。作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该项目将得到国开行的贷款支持。
五个月前,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表示,“十三五”期间将对1000万左右贫困人口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确保其稳定脱贫。今年“两会”后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除搬迁外,要通过产业扶贫帮助3000万人口脱贫。
长期以来,受制于贫困人口抵押物不足、贫困地区金融生态不健全等因素,传统的商业银行难以有效地满足贫困地区的融资需求。在此过程中,深谙服务国家战略与商业可持续平衡术的国开行介入。
按照董事长胡怀邦的说法,未来五年国开行将安排扶贫开发融资总量1.5万亿以上。可供参考的是,截至2015年末国开行累计发放的扶贫贷款规模为1.56万亿。
继棚改之后,国开行成为金融扶贫当仁不让的“主力银行”。目前国开行已初步拿出了金融扶贫的诸多构想和建议,如融资、融智、融资主体建设与模式创新,国开行内部将之称为“开发性金融扶贫”。
3月下旬,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赴河南信阳、安徽六安等大别山腹地就开发性金融扶贫项目进行实地调研,拆解国开行1.5万亿开发性金融扶贫的融资规划。
河南产业扶贫贷款将增长82%
信阳市潢川县地处大别山区,当地尚有贫困户1.33万户,贫困人口5.38万余人,共分布在61个不同的村落中。
挂职信阳市副秘书长的国开行河南省分行人士曹亮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国开行省分行网点不多,小额贷款不是传统优势。“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户,开行难以一一放款,因此开展产业扶贫只能创新融资模式。”
曹亮是国开行河南分行派驻信阳当地的金融扶贫专员。其任务是协助当地做好系统性融资规划,并解决当地扶贫融资中遇到的问题。董事长胡怀邦将之称为“融智”。
摆在曹亮及地方政府面前的难题是如何培育新型的农业生产经济组织,搭建合格的融资主体,以承接国开行集中、大额、长期的资金。目前,当地初步探索出来的产业扶贫融资模式可以总结为:龙头企业+银行+合作社+农户。
具体操作模式为,由潢川当地龙头企业牵头注册成立贫困户“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作为社员入股。农民可以现金或土地入股并到合作社务工。龙头企业承包“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进行香菇等特色产品的种植、生产及销售。该模式通过把资产增值和农户增收相结合,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合作社类似于小微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实体,由此可以承接国开行的贷款、进行收益分配。”曹亮解读称。
但单个合作社的融资规模仍不是很大。国开行河南分行提出的办法是依托行业协会筛选推荐项目,对会员进行“批发直贷”。
通过这一模式,农户可以获取土地租金收益及务工收入而脱贫。龙头企业在偿还贷款本息后亦能获取一定收益。整个模式能够有效运转的关键点在于合作社自身能够形成经营收益。
国开行河南分行规划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产业扶贫贷款工程拟引入省财政出资设立的省级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对贷款增信,以降低及分摊风险。
类似的产业扶贫模式亦在河南其他地区运用。据国开行河南分行提供的数据,“十二五”期间河南产业扶贫贷款规模为85亿,在“十三五”期间这一贷款规模将增长82%至150亿。
安徽易地扶贫借鉴棚改平台模式
按照计划,“十三五”期间安徽将实施8.3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搬迁任务,其中大别山区占全省计划的55%左右。
国开行安徽分行规划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十三五”期间国开行安徽分行将为易地扶贫搬迁提供计划140亿的融资,占扶贫融资规模的一半左右。
与产业扶贫一样,构建合格的市场化融资主体依然是地方政府及国开行需要解决的问题。
好在有先例可循。2012年后,多个省份成立省级棚改平台,承接国开行贷款。当时,棚改贷款借助省级平台统贷统还,解决市县平台借款成本高、抵押物不足、区域财力不平衡的问题。同时,由于平台新成立,负债规模低,包袱轻。
易地扶贫搬迁投融资借鉴了这一模式。安徽的具体做法是,在省级融资平台下设立安徽省易安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为省级投融资主体,作为项目资本金承接主体和信贷资金承贷主体。各县区根据情况确定一家项目实施主体。
国开行安徽分行规划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省级平台、区县平台和国开行签订三方协议,借款和偿还债务的主体是省级平台。具体实施项目运作的是区县融资平台,区县平台从省级平台承接银行贷款。
工商注册信息显示,安徽省易安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于2016年3月1日成立,目前注册资本6.65亿。
解决融资主体合规及资本金的问题后,更大的难题在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如何实现自身收益及银行贷款回报和与项目风险控制之间的平衡,即开发性金融所要求的“保本微利”的原则。
土地仍是核心因素。早前棚户区贷款的偿还主要依赖于改造城中村后形成的土地出让收入。前述安徽国开行规划处人士分析,扶贫项目也可以通过土地出让收入偿还。具体操作方式是:贫困户搬迁后,其宅基地复垦后可以通过“增减挂钩”的方式出让城区周边的土地形成收入。
市场担心,目前房地产市场走势并不明朗,三四线城市土地出让收入能否支撑未来扶贫项目资金的偿还。“风险不大,因为总的搬迁融资规模不大,国开行也有成熟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前述安徽国开行规划处人士表示。
贷款统一由省级平台偿还,市、县政府统筹可支配财力支持省级投融资主体还贷。“如果区县平台不还款,省级财政可以通过减少当地转移支付的方法对区县平台形成制约。”前述国开行人士表示。
省级平台和区县财政签订政府购买协议,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计入政府财政支出,不会形成政府债务,符合财税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