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理财攻略 > 正文

浙江区域新金融生态: 农行300亿信贷资产重塑样本-银行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2:15:09]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本报记者 包慧 杭州报道 银行业作为结构性改革中重要一环,将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而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结构性改革已箭在弦上。 自2011年底温州银行业出现风险开始,浙江银
本报记者 包慧 杭州报道本报记者 包慧 杭州报道

银行业作为结构性改革中重要一环,将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而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结构性改革已箭在弦上。

自2011年底温州银行业出现风险开始,浙江银行业风险暴露已经持续一段时间。浙江银监局还预计,未来6-12个月内,浙江银行业不良贷款仍将小幅增长。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行长冯建龙近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年来浙江一些企业不良贷款有所集中暴露,但这属于浙江经济“成长中的烦恼”。

他认为,浙江经济的变化,银行最先察觉到,而这正是结构性改革进程中,浙江经济在转型升级组合拳倒逼机制下,加速出清一些传统过剩产业,培育新的增长动力过程中产生的经济现象。

冯建龙分析,浙江经济在全国率先转型回升,不再只是纺织、服装、皮革、五金、家电等传统产业,一批先进机械设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医药等新兴制造业和物流、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已逐渐唱主角。

“我们对浙江经济的观点就是来源于农行经营实践。”冯建龙表示,从浙江农行近三年数据看,全行先进机械设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医药等新兴制造业新增贷款301亿元,占制造业贷款增量的64%;物流、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新增贷款341亿元,占法人贷款增量的41%。

“风险暴露期不是信贷收缩期”

这几年,浙江企业风险暴露总量较大,企业不良贷款连续四年出现“双升”。

对此,冯建龙认为,眼下的风险与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相比大不相同,深层次的风险诱因已出现明显变化。

一是浙江经济以民营中小企业、外向型经济为主体,又集中在传统行业,技术含量不高,容易受国际、国内两大市场波动影响。二是经济调整两次并作了一次,风险累积过大。其实,2008年前后,浙江一些企业已经出现调整迹象,但当时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调透,延缓经济周期。三是浙江民间借贷最盛,企业间相互担保普遍,一些企业过度融资和投资,一旦资金链断裂,加速风险蔓延。

“信贷风险暴露有个滞后期。正因为前些年度种种因素埋下的风险,才导致了在本轮经济调整中浙江经济受伤较大。然而,现在的风险暴露期不是风险潜伏期,更不是信贷收缩期。恰恰相反,随着信贷风险的暴露,不良贷款的出清,腾挪空间的加大,经济在转型中已出现了上升态势,出现了新常态。”冯建龙说。

冯建龙称,目前正是信贷的投放期,这不仅是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也是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这几年,农行浙江省分行率先推出“五水共治”专项信贷产品,现已贷款300多亿元,带动项目投资600多亿元。

不仅如此,小微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再现。农行在全省设立12家科技金融专营机构,与政府公益性担保基金合作,以10倍的信贷杠杆扩大小微企业支持面,目前浙江农行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达到44168户,贷款余额1913亿元,户数、余额均居全国农行第一。小微企业客户数近一年来增加1.5万户。

冯建龙说,目前浙江银行业的不良率为2.37%,是完全有能力消化的。而且经过近几年的风险释放,浙江实体企业因主业问题出险的情况已经降低。现在主要是资金链、担保链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得到稳妥解决,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浙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浙江银行业机制活、动力足、竞争力强的优势没有变。”

结构性改革是为银行“换血”

“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把不符合市场规律的行业和企业淘汰掉。”冯建龙直言,这在一部分银行看来,是风险传导和暴露的过程,但在农行看来反而是机会,“这是一次彻底有效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为银行优化资产结构提供了时机。”

冯建龙介绍,近三年来,农行浙江省分行一方面做减法,主动退出和清收“两高一剩”行业、低小散企业和“僵尸”企业贷款630亿元;另一方面做加法,新增贷款1550亿元。两者叠加起来,相当于新增2180亿元的优质资产,占到全行信贷规模的26.7%,而且主要投向物流、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兴制造业,优化了资产。

“围绕结构性改革,用几年的时间进行"换血",银行信贷结构将出现历史性变化,为新一轮良性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冯建龙表示,结构性改革为银行消化不良资产赢得空间和时间。“结构性改革在基础设施、重大工程、新兴产业、三农等领域,为银行提供了历史性的资产业务增长点。通过有效资产投入,盈利水平提高,效益平稳增长,银行就有能力和实力来消化不良资产,否则就会很难恢复元气,很难走出风险圈。”

这几年,农行浙江省分行拨备前利润保持在全国农行体系的前列,贷款利息收入对全行的贡献度一直保持在70%以上,近三年来共消化300多亿元的不良贷款。

对于此轮浙江银行的信贷风险暴露,冯建龙总结了三条经验教训:一是金融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支持实体经济这一本质,脱实即虚,信贷资源的错配必然导致风险的累积和爆发。二是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周期把握信贷投放,不可在经济过热时盲目浮躁地跟进,要有逆周期的思维,做到“喜中见忧、热中见冷”。三是银行信贷经营和规模扩张必须与其相应的管理能力相匹配。

就浙江而言,浙商遍布世界各地,全省7.5万亿信用中至少有1.5万亿投资在省外,许多企业是在省外出了风险传导回到浙江母体。因此,要重视集团性客户的管理和融资模式的创新,防止过度授信和金融“非理性溢出”。

“惠农通”打通农村互联网金融

在农村金融方面,农行浙江省分行推出农村金融“六自治”,即以村两委为依托,采取“客户自荐、担保自组、借款自主、用款自律、服务自助、守信自励”的方式,将村民的个人信用、勤劳品格等纳入村集体民主自治体系,变为可融资的资本,经审批在村里就可以自助贷到款项,而且随借随还。

目前,农行浙江分行已经在全省创建金融自治村467家,遍及所有县域,发放贷款32亿元,惠及农户近2万户,没有一笔逾期。而且平均利率在基准利率上下,大大低于农村民间借贷利率,一年利率优惠可以节省农户利息支出7500万元。

农行浙江分行在嘉兴桐乡创新推出了全国首单农村“三权”保证保险贷款,通过政府增信、保险公司投保,打通了激活农村资本的通道。

“一直以来,农民生产生活与信用两张皮,按照传统的方法很难破解。”冯建龙表示,农行以“惠农通”为基础,探索农村金融互联网建设,构建农村生产、流通、消费、金融等需求场景。

农民在线就可以购买农资品、销售农产品(000061,股吧)、接收农家乐订单,而且可以在线结算、在线融资,农民日常的生产生活数据就可以成为融资的依据、展业创业的资本。

近三年来,浙江农行新增“三农”贷款677亿元,贷款增速21.6%,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2.08个百分点,“三农”贷款总量达到3814亿元,占全行贷款的46.65%。新增农户贷款58亿元,总量达到144亿元,不良率为1.2%,低于浙江区域内不良率1.17个百分点。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