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杰 深圳报道
截至3月末,16家上市银行中,已经有10家银行公布了2015年业绩报告,包括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和招行、民生、中信、光大、平安五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除了逼近负增长的业绩表现,市场和银行本身更为关注的是不良资产的变化趋势。10家上市银行中,去年不良贷款余额总计达9037.69亿元,比2014年底新增2940.89亿元。
近万亿元的不良贷款,仍然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这两个行业加剧的同时,采矿业也开始大规模暴露。但好消息是,交运仓储等一些行业不良贷款开始好转。
地区分布上,往年重灾区长三角开始好转,但中部、西部地区不良则开始抬头。
招行六成不良集中中西部
利率市场化、资产荒和不良资产叠加,影响着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在分布经营上,沿海的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一直以来是银行信贷资源投放的重心,但过去几年间,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也是银行不良形成的重灾区。
但新的变化正在发生,在经历了过去几年主动暴露、处置钢贸等过剩产业之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地区分布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的状况开始好转。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农行、招行、中信等银行,长三角地区不良状况开始出现企稳和下降趋势,但亦有工行、建行、平安等资产质量仍在下滑。
较早前的中信银行(601998,股吧)业绩会上,该行管理层透露,中信去年全行信贷主要投放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三者占比分别为18%、28%、36%,三个地区占比近80%。
加大对前述地区新增信贷的另一面,则是部分地区不良资产开始抬头。从银行已经公布的年报数据来看,西部、中部地区,不良资产正在加速形成和暴露。
从不良贷款率来看,中西部地区已经成为不良重灾区。在10家统计的上市银行中,招行中部、西部不良率为3.41%、2.57%;农行西部、中部不良率为3.23%、2.48%,其他银行这两个地区不良资产多差于平均分值。
以招行为例,报告期内,该行珠三角及海西地区、总行贷款余额占比上升较快,而不良贷款增量的62%集中在西部、中部地区。招行称,对区域内分行实行差异化分类督导管理,对风险较高地区提高授信准入标准、动态调整业务授权,防范区域系统性风险。
“西部、中部地区不良在今年爆发,主要是去产能、僵尸企业的原因,这也是银行主动调整的现象。”不愿具名的股份行研究人士坦言。
此外,平安银行(000001,股吧)称,该行总行和个别分行(华东)不良率上升的原因在于,将个别分行问题贷款划至总行特殊资产管理中心和华东资产保全中心集中管理,实现不良贷款专业化清收。
交运仓储不良企稳
事实上,在经济下行周期仍看不到拐点的当下,商业银行对资产结构、问题贷款、新增信贷的调整,开始更多体现主动管理的迹象。
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对部分行业、地区的存量和增量贷款进行差异化处理。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今年年初,招商银行(600036,股吧)九层(?)发出通知,将钢铁、煤炭、有色金融冶炼等列入压缩推出行业范围,同时对行业存量客户实施不同管理策略。
具体行业包括,钢铁、常用有色金融冶炼及压延加工、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造船、航运、煤炭、炼焦、煤化工、光伏制造、工程机械、纺织化纤、造纸、基础化工、化肥生产、钢贸、煤炭、常用金融矿采选等19个行业和建筑施工行业的四个高风险子行业(房屋建筑业、工矿工程建筑业、建筑装饰业、建筑安装业)。事实上,也有国有大行明确发文,暂停办理铁矿石、钢贸、煤炭三个行业的票据贴现业务。
从银行发布年报的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仍然是不良资产重灾区,且这个趋势未出现拐点,此外,采矿业风险也在加速爆发。
统计数据上,农行批发和零售业不良率从去年的5.93%增至12.31%、招行采矿业不良率由2.51%增至6.73%、工行批发零售业不良率6.60%、建行批发和零售业不良率9.65%、制造业不良率5.89%。
在此前的招行业绩会上,该行副行长王良表示,“制造业,主要是低端制造业、零售业产生的不良占总体的81%,加上采矿业则占据超过90%。”此外,在资产荒和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不少银行开始加大对信用卡分期的投入力度,尤由此也相应加大了这一领域的不良。
好的一面是,以交运仓储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开始出现不良率回落的情况。招商证券(600999,股吧)研报称,观察不良的先行指标逾期贷款和关注类贷款余额环比出现下降,不良生成的压力有望边际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