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理财攻略 > 正文

投贷联动看起来很美 可能大幅增加银行资本压力-银行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2:12:18]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3月6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称“投贷联动”是根据我国当前实际情况提出的针对性办法。支持银行采用成立类似风险投资公司或基金的方式,对创新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并建立在严格的风险隔离基础上,以实现银行业的资本

3月6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称“投贷联动”是根据我国当前实际情况提出的针对性办法。支持银行采用成立类似风险投资公司或基金的方式,对创新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并建立在严格的风险隔离基础上,以实现银行业的资本性资金早期介入。

“股权投资本身高风险,能否获得高回报要看银行在这方面的专业能力。”3月17日,深圳某创投公司总裁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银行无论是主动的投贷联动,还是被动的债转股,关键还看投资队伍水平。

欧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银行都放开了股权投资,但是对单个项目投资比例和银行总投资金额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风险隔离成为关键。浙商证券银行业研究员刘志平测算,按照不超过银行一级资本3%的比例计算,我国商业银行可投资的私募股权规模应在3300亿。这将为股权投资市场万亿年规模当中,再添一把猛火。

鸡肋还是佳肴?

中国最大民营造船厂熔盛重工(现更名为华荣能源)掀开了银行股权投资的冰山一角。

3月8日,该公司公告称,拟向债权银行发行141亿股,认购价每股1.00元,以此偿还银行141亿债务。据相关消息称,中国银行是其最大的债权方,债务总额为63.1亿元,那么熔盛重工将向中国银行发行27.5亿股票来抵销这笔债务。

广发证券(000776,股吧)银行业研究员屈俊认为,投贷联动业务推出的背景是配合供给侧改革,缓解企业负债财务成本压力。

银行股权投资如箭在弦一触即发,无论是银行坏账难以收回被动地实行债转股,还是采取投贷联动方式,为创新企业主动输血以获取高收益,监管层和银行都形成了共识,多家银行也在为此建言并争取尽快获准此业务。

上海银监局局长廖岷认为,银行投贷联动首先是“银行主贷、创投主投”,即银行本质是风险贷款,分享认购少量股权,而大比例股权投资方仍是VC和PE。“上海的银行在探索期内暂时控制在3%-5%以内”。

美国硅谷银行是投贷联动业务的成功典范,该银行将获得的认股数控制在企业总股本的1%以内。

廖岷认为投贷联动应“抵补风险,收息为本”,即以投资成功后巨大的股权增值收益来覆盖前期投入的高风险,解决传统信贷模式风险与收益不对称。但银行不以投资为目的,认股权证以贷款利息形式获得,银行不能动用自营资金来投资。股权仅是为了弥补贷款的风险损失,等同于一种风险准备金,银行主要收入仍然来自贷款利息。并且,从国际经验看,能够成功为初创期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只是少数银行,而且仅在专属领域内深耕细作,并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

银行主动去做投贷联动业务,选择项目方面将会更加谨慎和严格,但早期项目风险相对来说仍很大。被动地债转股充满了更大风险,“如果一家企业经营已非常糟糕,还不起钱了,债转股有什么意义呢?” 锐衡资产联合创始人洪自华对本报记者称,这样无非能够使银行的坏账得到处置,账面数字会更好看一些。

从熔盛重工债转股的公告来看,其以每股1元的价格转股。3月18日,本报记者查阅该股H股的价格仅为0.24港元上下。“如果银行持有的股票价格大幅度下滑,按谨慎原则应该进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上述深圳创投公司总裁认为。

不可能大规模做?

事实上,对于“投贷联动”,市场更多理解为这是为银行坏账处置开道,这样操作会给银行资本带来压力。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银行被动持有的股权两年处置期内风险权重为400%,而若超过处置期,风险权重为1250%,相对于贷款的风险权重100%来讲,将大幅增加银行的资本压力。

“以时间换空间,在拉长回收期的同时降低银行资产周转率,可能加大银行后续潜在的风险暴露,并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在屈俊看来,这种非常规的、被动的不良处置方式,不大可能大规模做。

此外,廖岷认为“隔离风险,控制投机”至关重要,即在美国等实行分业体制的国家,都强调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隔离,防止因投资股市产生投机行为,危及银行体系安全,因而对信贷和持股机构进行“主体隔离”。

金融监管研究人士孙海波认为,银行应该设立专门的股权投资子公司以试点投贷联动模式,该投资子公司被视为银行的关联方。

此外,银行有可能将投贷联动业务,做成“名股实债”的业务。孙海波称这在银行业其实是比较流行的做法,主要是信托计划此前为了规避30%融资类比例限制,这也是目前银行和保险参与PPP项目风险管理措施、商业银行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等都常用的套路。

“那么投贷联动中,银行风险子公司在项目选择上会不会同样以对方大股东或关联方提供回购条款为主的名股实债模式?”在孙海波看来,这样的操作手法与银行表内直接做股权质押贷款或其他债权融资孰优孰劣,主要看未来银监会如何处理风险子公司和银行之间的并表关系。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