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两会,曾因“具有特色的经营战略”而获得银监会批准设立的首批民营银行大受追捧。今年两会上,银监会表态已进入新一轮民营银行批设阶段。回顾首批五家陆续开业的民营银行一年来的发展,或见高管离职、或见产品难产,颇多艰辛可圈点。
经济恶化不良高企、去产能热潮加速、“一行一店”限制存款、核心IT系统难一蹴而就、业务及人才积累非一日之功等因素限制民营银行形成自身“特色”。
亲历者天津金城银行首任行长吴小平向界面新闻记者解析了民营银行这一年的创业之艰。
吴小平认为,民营银行做出特色之前,要与生存、商业可持续之间做平衡。设立之初,监管机构要求定位特色,同时社会对民营银行期望特别高,希望能尽快形成特色发展方式。但是,商业银行经营特色是探索出来的,市场期望与客观规律相悖,这个压力会困扰着民营银行未来发展。
特色发展,不仅是戴在民营银行头上的紧箍咒,还是众多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近些年,许多商业银行纷纷提出不同方向的转型战略,期望能够做到独有特色,但却鲜有成功。
虽然成套的监管体系尚未颁布,但是五家民营银行在经营时却设下规则。如网商和微众专攻网络银行,不设实体网点。其余三家属于传统银行,需要遵循试点政策“一行一店”。金城银行的唯一营业场所则位于总部楼下,与天津于家堡高铁站仅一河之隔。
对于传统银行,网点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存款来源,不仅影响着负债端的经营,同时也不利于中间业务等产品的快速扩展。而“一行一店”的试点政策也影响着民营银行早期快速扩张的欲望。
吴小平分析道,“网点对银行形成特色经营也是一个制约因素。例如,一个贷款项目在武清,距离网点一来一回就需要四个小时。网点辐射物理范围太小,不利于金城立足天津服务京津冀的布局。”
“作为一个传统银行,经营还是需要一定网点支持。已经向监管机构提出想法和要求,希望能够增设一定量的网点,去更好贴近各个区域市场,为客户做好服务。如果不能批设新增网点,那么只能采取互联网化的手段。同时目前监管机构正在考虑这些问题,但尚未批复。”吴小平认为。
经济发展环境以及监管政策也影响着民营银行的发展。如今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长率纷纷滑落至个位数,而几年前净利润增长率高得令其他行业眼馋。
吴小平认为,银行股改之后,遇上“黄金十年”,国内银行业整体快速迅猛发展。而如今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内经济结构面临调整以及去产能化。例如,金城银行位于天津,服务于京津冀地区,但是却面对着巨大的去产能,有些行业去产能的过程中,银行贷款就可能变成不良资产。
吴小平分析道,在民营银行发展过程中,经营管理体系、框架搭建完毕,人才引进、磨合,形成统一的价值观、愿景和发展战略之后,结合对区域市场的深刻了解,才有可能形成金城银行自己的特色,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
在众多行业进入去产能浪潮之时,机遇也正在孕育。根据规划,未来几年内,金城银行将逐渐深耕物流、电子商务、财政金融、汽车金融、旅游养老、医疗卫生、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等八大领域。
金城银行2015年的经营业绩显示,到2015年末,总资产规模达到157.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4.98亿元,一般性存款余额90.3亿元;全行盈利超过预期,实现拨备前利润0.75亿元;计提拨备1亿元,在此条件下,实现净利润-0.29亿元,比计划多增0.34亿元。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均为零。由于其他四家民营银行并未对外披露过多数据,也就不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