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志锦 北京报道
“Ⅰ类账户、Ⅱ类账户、Ⅲ类账户相当于将个人‘金库’和‘钱包’分开。”工商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部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大额资金以安全为主,小额资金以便捷为主。如果客户理性运用三类账户,将来用Ⅲ类账户支付的客户会多些。”
2月25日,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京举行“加强账户管理、推进普惠金融”的联合签约及发布仪式。按照倡议,五大行将于4月1日前完成对存量账户的Ⅰ、Ⅱ、Ⅲ类账户区分标识。
前述工商银行个金部负责人介绍,初步区分目前工行存量账户主要是Ⅰ类账户,占比达90%以上,Ⅱ类账户、Ⅲ类账户的占比在10%以下。相关识别结果将于4月1日前上报央行。
去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 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银发【2015】392号)称,存款人可通过柜台、自助机具和电子渠道开立Ⅰ类账户、Ⅱ类账户或Ⅲ类账户。
其中,Ⅰ类账户是全功能的银行结算账户,存款人可通过Ⅰ类账户办理存款、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支取现金、转账、消费及缴费支付。通过Ⅱ类账户,存款人可办理存款、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办理限定金额的消费和缴费支付等,单日限额为10000元。Ⅲ类户则设置1000元账户资金限额,账户仅能办理小额消费及缴费支付业务,剩余资金原路返回同名Ⅰ类账户。
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谢众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目前居民实名开设在商业银行的借记账户主要属于Ⅰ类账户;居民开设在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的账户属于Ⅱ类账户;具备小额快速支付特征的闪付则属于Ⅲ类账户。
除完成对存量账户的区分标识外,五大行25日还表示,将尽快完成系统改造,支持客户通过线上或自助设备开立Ⅱ类账户、Ⅲ类账户。
前述工商银行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用户可以在不同银行间开设Ⅰ类账户、Ⅱ类账户、Ⅲ类账户,但Ⅱ类账户、Ⅲ类账户的开设必须通过Ⅰ类户所在行的信息验证,主要是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
“没有分类之前,用户把所有的‘金库’都暴露给支付方及交易对手,然后第三方支付直接到用户‘金库’拿钱支付,”前述工商银行负责人表示,“此次分类之后,用户通过‘钱包’(某类账户)进行网上支付,个人账户资金安全将提升。”
此外,五家国家大行25日还联合宣布,从即日起对客户通过手机银行办理的境内人民币转账汇款免收手续费,对客户5000元以下的境内人民币网上银行转账汇款免收手续费,以降低客户的费用支出。
此前,支付宝、微信因为转账免费成为许多年轻人的转账平台,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竞争加大。因此,五大行此举亦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争夺支付市场。
中国支付网的一位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五大行此举实际上是执行央行的392号文。按照通知,如果商业银行网银跨行转账在今年4月1日前仍不免费,那么央行将向该行跨行清算业务收费。
该人士还表示,这客观上也会促进银行抢占支付市场。“支付宝在建立初期确实是通过免费转账吸引客户,但现在其已在支付基础上衍生出了诸多业务。此后的竞争还要看银行能否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他说。
第三方支付受市场青睐的另一原因是便捷。日常支付时,通过商业银行结算户进行支付时需要输入银行卡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信息,相对繁琐,因此用户倾向于使用支付宝等快捷方式进行支付。
此前,艾瑞咨询发布的《2011-2012年中国互联网支付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有46.7%的互联网支付用户使用快捷支付,而同期通过第三方支付跳转网银进行支付的用户仅有41.7%。
一位国有大行相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此次对银行账户进行分类,兼顾了银行账户安全和便捷的两重属性。其中Ⅲ类账户因为限额1000元,可办理小额支付,相比现在通过银行账户进行支付的方式更便捷,资金风险也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