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尚玉
10月23日,央行宣布取消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至此,历经近20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终于基本完成。
针对本轮利率市场化改革,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李波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关系到整个资金配置,是影响非常广泛、深远的重要内容;对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对金融市场的格局都会有重要影响。”
李波在介绍本轮政策时表示,从货币政策调整的背景来看,本次降息降准是基于整个经济形势考虑的。一方面,物价比较低,为了保持实际利率水平相对稳定,也应该降息,市场也有呼声。一方面,前段时间外汇占款下降,流动性有一定减少,全面降准是为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此外,定向降准,也是反映本届政府定向调控的思路,对小微、三农等方面达标的金融机构多降了0.5个百分点。
李波介绍,利率市场化改革,实际上是金融领域的核心改革之一。从1992年,十四大明确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一直在不断推进。从1996年开始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和境内外币存贷款利率。
到2004年,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再到后来逐渐扩大贷款利率下浮的空间,到2013年全面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同时存款利率的上限也是逐步扩大,从1.1倍到1.2倍,再到1.5倍,直至本次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历经了近20年的渐进式改革。
“总体来说,经过这近20年的改革,银行的定价能力逐渐提高,不管是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还是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下限都已经放开了,只剩下最后一点存款利率的上限。”李波说。
在政策发布之前,金融机构的资产方已完全实现市场化定价,负债方的市场化定价程度也已达到90%以上。人民银行仅对活期存款和一年以内(含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保留基准利率1.5倍的上限管理。
“这一次是利率市场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一步。”李波表示,央行不再对存款利率进行管制,是改革决定性的一步。对其他国家来说,放开存款利率上限也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后一步。
改革的市场条件已经成熟
对于为何选择这个时机推出改革,李波表示,一方面是因为利率市场化推动近20年,各方面条件已具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企业、居民已适应比较利率市场化的环境。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物价涨幅持续处于低位,也为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国际国内实践都表明,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好在物价下行、降息周期中进行,这样存贷款定价不易因放松管制而显著上升。再加上此次配合降息放开利率管制,有利于对冲管制放开初期利率上行的压力。
李波表示,未来进一步降息空间已不大,因此需要抓住时机,进一步推进改革。
放开管制之后,央行任务更紧迫
“利率市场化改革并非"一放了之"。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可以说是利率市场化的新起点。”李波表示,“放开管制后,货币政策从数量调控为主转向价格调控为主的任务就更紧迫了。”
李波透露,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针对金融机构定价行为进行宏观审慎管理,如何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作用,推动和促进商业银行科学定价和理性竞争,建立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改善央行对利率体系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利率传导效率,央行下一步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