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理财攻略 > 正文

李宇嘉:降低去杠杆风险须加厚银行“坏账拨备”-银行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1:59:56]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2016年第1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文章中提到“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采取果断措施化解过剩产能”。这显示了决策层锐意改革的决心和信心。要去产能,就必须要切断资金对旧式

2016年第1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文章中提到“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采取果断措施化解过剩产能”。这显示了决策层锐意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要去产能,就必须要切断资金对旧式产能的无效“接济”,即去产能必去杠杆,因此,未来银行不良贷款或将全面显化。目前,近200%的坏账拨备覆盖率被认为是银行防范损失的稳固防线,但是笔者认为,目前的坏账拨备覆盖率还不足以消化未来显化的信贷风险。

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已连续14个季度攀升。在“三期叠加”、经济下行和抵押物(主要是房地产)价值单边上涨结束的形势下,银行不良贷款“探顶”或远未到来。由此,要全面审视坏账拨备覆盖是否充足。

从消化不良贷款的后援看,首先,银行净利润率进入“个位数”增长期,以未来利润留存加厚坏账拨备、充实资本实力已显力不从心;其次,房地产和制造业产能过剩,新增信贷有效市场空间狭窄,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新经济太薄弱,新增贷款稀释不良的余地不大;第三,经济转型已呈倒逼之势,降低地方政府债务水平,降低过剩产能领域国企债务水平,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压力较大,管理层希望推进去杠杆、去产能,不希望大规模投放贷款来漫灌经济。最后,在上一轮银行不良贷款高发期,即便不良贷款率高达24%,但借助于国企破产重组、入世和房改红利,以及银行股权分置改革和上市等“破旧立新”改革,增量有效信贷市场空间骤然放大。加上经济增速较快,银行不良贷款顺利化解。但目前形势完全不同,增量市场空间狭窄,改革进入“攻坚期”,“破旧立新”进展缓慢,中短期经济面临“三期叠加”和“稳增长”的巨大压力。

此外,不良贷款规模可能被低估。一方面,过去10年,我国银行资产和净利润能实现较高复合增长率,主要源于房价、地价快速且长期上涨,上下游行业信贷空间充分释放,而不动产抵押物也有很强的资产保全效应。当楼市大周期下行并与上下游去产能、去杠杆形成联动时,扩张时期投放的贷款开始显现风险。另一方面,为降低不良贷款率,银行可以通过各种通道让不良资产“出表”。除常规的展期、借新还旧以外,保险券商信托和资产管理公司(AMC)成了新的腾挪通道。

我国银行已进入了新一轮不良贷款显化和化解期,但也要认识到,尽管不良贷款会给经济增长、银行体系造成损伤,但要站在对旧产能、地方融资平台不得不去杠杆的角度,看待不良贷款显化后倒逼化解带来的去产能效应,以及“不破不立”的改革效应,驱动银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截至2015年三季度,尽管我国银行坏账拨备覆盖率达到191%,高于150%的监管标准,贷款坏账拨备率为3.04%,也高于2.5%的监管标准,但两个指标或许被高估了。一旦损失显化并加大核销力度时,防线远高于不良贷款水位的优势便开始迅速消褪。

笔者认为,决策层去杠杆意识坚决,这也是去产能的保障,更是盘活存量信贷资源、降低新经济运行成本的诉求。但是,去杠杆必须以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前提,为了让去杠杆软着陆,要建立完善的坏账拨备计提机制,即经济上行期多提取坏账拨备,抵御未来经济下行期的损失。

以“预期损失”计算利润中应计提的坏账拨备,可以破解坏账拨备覆盖率高的假象,这有助于缓冲“去杠杆”给银行体系带来的冲击,也有利于缓解未来大规模处理不良资产带来的信贷紧缩,从而为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创造平稳有序的金融环境。

(作者为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研究员)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