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理财攻略 > 正文

阿里网商银行开业 或启动云端鲶鱼效应-银行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1:50:21]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在金融安全之外,新成立的银行可以“在白纸上画画”,但想让大型银行放弃此前花费巨资购置的IOE设备转而去选择云计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酝酿了9个月的网商银行(MYbank)6月25日以“传统银行的补充

在金融安全之外,新成立的银行可以“在白纸上画画”,但想让大型银行放弃此前花费巨资购置的IOE设备转而去选择云计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酝酿了9个月的网商银行(MYbank)6月25日以“传统银行的补充”这一角色正式在杭州开业。

没有物理网点和信贷员、不做现金业务、不做500万以上的贷款、IT系统全部架构在阿里云上、用大数据进行风控等,网商银行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银行,目标客户为小微企业、个人消费者和农村用户,计划未来5年能服务1000万家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

6月25日,网商银行行长俞胜法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称,会跟随阿里巴巴的农村电商计划,与农村信用社、农资产品供应商等第三方机构合作,用信用贷方式让金融服务下乡。

跟随村淘计划

今年5月,《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曾探访过尚未开业的网商银行,全部的300多名员工当时佩戴的还是没写名字的临时工牌,办公区域的布置与一般互联网公司并无多少差别。大约在一周前,写字楼顶部才挂上了“浙江网商银行”的Logo。

浙江网商银行由蚂蚁金服、复星、万向、宁波金润、杭州禾博士和金字火腿(002515,股吧)等六家股东发起设立,注册资本40亿元。高管团队全部为“70后”,实际上除了俞胜法外,其余高管均为“75后”。

与传统银行人员构成比例明显差异的是,网商银行的300多名员工中有接近三分之二是技术和数据人员,负责数据建模、技术开发等工作,也因此让公司内部的氛围几乎看不出一点银行的影子,而完全像是一家互联网企业。相比之下,无论是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还是其他的中小商业银行,其技术人员的占比一般不超过10%。

“我们一直说银行就是有个牌照的技术公司,希望技术在这里面起到驱动作用,对整个银行的业务,在成本降低和运营方面,能够在技术上起到很大的作用。”网商银行一位高管说。

5月份,首批试点的另一家民营银行腾讯前海微众银行低调上线了首个个人信用贷款产品“微粒贷”。

而对于网商银行的首款产品,俞胜法透露,也将是个人贷款产品,利率会比微粒贷更低。由于人脸识别技术尚未得到监管层批准,无法通过远程开户建立个人账务体系,因此无论是微众银行还是网商银行,眼下能做的也只有脱离于账户体系的贷款业务。

去年9月,网商银行获批,在此后漫长的筹备期内,团队做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打造一套自助可控的银行系统,由于没有可参照的专门面向小微企业贷款的现成系统,因此这项工作基本上是从零开始。

从业务角度看,新成立的网商银行并非从零开始,此前为阿里平台上的网商用户提供贷款的蚂蚁微贷(原阿里小贷)已运行了5年时间,其业务核心是运用阿里系内部的大数据做风险控制。网商银行成立后,小贷业务会与网商银行进行整合,且会与芝麻信用进行打通,推进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网商银行成立现场称,基于信用贷款,蚂蚁小贷已累计为160多万家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需求,平均每家贷款不超过5万元,不良率控制在1.5%以下,网商银行未来5年服务1000万家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的目标,目前还没有哪家银行能达到这个客户量级。

网商银行服务的对象定位在小微企业、个人消费者和农村用户。其中农村用户会跟随阿里巴巴的千县万村计划,让金融下乡,服务农村的海量规模市场,但其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匮乏,基于数据信用的系统更加不完善。

“农村金融市场怎么做,对网商银行来说确实是个挑战。”对此,俞胜法对本报记者表示,网商银行会和信用社等其他金融机构一起开拓农村市场,同时与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商、农资产品供应商等积累了一定的农户数据的机构合作,探索信用放贷,而不会像传统信用社那样派人去农户家挨家挨户地沟通。

鲶鱼效应?

与传统银行不同,新成立的网商银行是完全运转在阿里云上的,这在国内乃至全球是第一家彻底去IOE、将核心IT系统全部上云的商业银行。从蚂蚁金服去年10月成立至今,蚂蚁金服集团CEO彭蕾带领的团队对外一直保持着低调,淡化与传统金融业的竞争色彩,定位于“补充者”的角色。网商银行的成立,究竟能给传统银行业带来多大的鲶鱼效应?

由于涉及金融数据,安全的要求极其严苛,传统商业银行的IT化建设步伐并不算超前,尤其是对“上云”(将IT系统搭载在云计算平台上)的态度,传统银行的高管们相当谨慎。

一位传统银行业内高管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国内绝大多数银行现在并没有将核心业务搬到云平台上,更多使用的还是传统的IOE架构,一些中小银行也尝试过先从非核心业务(比如手机银行、快捷支付、企业OA、邮件系统等)的IT系统开始逐步上云,比如渤海银行、邢台银行、东海银行、吴江商业银行等,而这个过程同时也受到了来自监管层的压力。

本报记者向业内人士了解到,银监会将云计算认定为“银行业非驻场外包服务商”,在去年7月颁布的187号文中(《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非驻场集中式外包风险管理的通知》),着重强调了对外包服务商的风险审核。

在金融安全之外,新成立的银行可以“在白纸上画画”,但想让大型银行放弃此前花费巨资购置的IOE设备转而去选择云计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况且上云意味着原有的银行IT维护人员面临转岗安置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银行主动求变的热情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但云计算的成本优势正在凸显。

阿里云计算金融云事业部总监徐敏此前曾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对比过一个数据,在国内银行业,大行商业银行一个账户一年的IT成本大概是50元,小银行大概为80元到100元之间,而依靠阿里云平台,阿里这方面的成本在1元以下或者更低。IBM大型机每秒能处理1万笔订单,阿里云在双十一的计算能力是每秒7万笔。

事实上,银行的每一笔存贷业务都是要消耗成本的,传统银行做一笔交易、支付,可能需要花几毛钱或者几元的成本,而阿里基于大数据运用的放贷成本成倍低于前者。

目前,传统银行的业务量尚能够得到传统IOE系统的支撑,但从长远看,互联网金融会一步步地引爆金融机构的业务量,当出现大规模并发请求时,弹性的云计算将成为必然选择,此前天弘基金的例子(业务量剧增让传统IT系统的更新成本直线上升,后选择了阿里云)已经显露出这个趋势。

先外围(业务)、后核心;先小(银行)、后大;先创新(银行)、后传统,一位互联网金融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给出了银行上云的可行顺序,“一下子都上云并不现实。”

“小银行、大生态。”彭蕾称,网商银行的考核目标不是资产规模、利润率等指标,而是所服务的中小企业数量,会以开放的心态将网商银行在技术、数据信用和风控方面的经验输出给同业机构。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