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理财攻略 > 正文

信贷ABS一季度发行遇冷 制度转型后下半年有望放量-银行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1:47:39]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本报记者 黄斌 北京报道自去年经历爆发式增长后,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下称“信贷ABS”)今年一季度突然遇冷。《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白皮书》显示,2014年全年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量超过2800亿元,有市

本报记者 黄斌 北京报道

自去年经历爆发式增长后,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下称“信贷ABS”)今年一季度突然遇冷。

《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白皮书》显示,2014年全年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量超过2800亿元,有市场机构预测,今年信贷ABS产品的发行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左右。

然而,截至一季度的发行数据却让市场担忧。据评级机构中债资信统计,今年一季度信贷ABS产品发行量为17单,总金额仅为508亿元左右。

彼时,银行一季报中不良资产率升幅较大,加上央行降准、降息贷给银行相对充裕的流动性,有不少市场人士认为“现在银行更不愿意拿优质资产做资产证券化”。

为何一季度发行数据如此“惨淡”?未来发行端,银行是否还有动力通过资产证券化为资产负债表“瘦身”,并获取流动性?而在配置端,股市火爆等因素,是否提高了投资者的“胃口”,使得信贷ABS产品遭遇销售难题?

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日前采访了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一创摩根”)投资银行部执行总经理王学斌。

一创摩根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上,主要专注在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据《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白皮书》,截至2014年末,城商行、农商行发行的信贷ABS金额占比合计16.84%。

王学斌认为,今年一季度信贷ABS产品发行量不如预期的原因,一方面与春节等季节性因素有关,另一方面则是金融机构对新推行的银监会备案制及央行注册制“需要一个适应和调整的过程。”

此前,信贷ABS发行需经过银监会和央行“双审批”。为加快发行效率,去年11月,银监会宣布,信贷ABS发行改为备案制;今年4月,央行正式发文推出注册制。

“在过去的审批制下,项目周期可能一般需要大半年,少数案例可能长至一年多。未来,一个项目周期可能只要3个月左右,甚至更短。”王学斌认为,制度转型期之后,信贷ABS的发行将会提速,下半年有望放量。

过渡期致使发行放缓

《21世纪》:今年一季度的信贷ABS发行总量约为508亿元,似乎低于去年底的市场预期。主要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王学斌:我认为,一是与节假日有关。一季度有春节、元宵节等,对发行的节奏造成一定影响。

更重要的原因是,信贷ABS目前处于一个转轨时期。今年一季度要发的产品,肯定是去年下半年或接近年底时,才开始启动,做的过程中,正好遇到了银监会在改备案,今年又遇上央行推出注册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构的发行节奏。部分处于审批通道内的产品,由于向注册制转型,审批速度有所放慢。

据我了解,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数量不少,而且有更多的机构和资产类型都参与进来。央行注册制和银监会备案制执行之后,一个项目周期可能只要三四个月,甚至更短,从项目储备情况来看,下半年应该会开始放量。

《21世纪》:资本市场火爆等导致利率水平变化,经济放缓等外部因素,会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产生何种影响?

王学斌:目前我国经济形势不是特别好,有些银行的信贷投放力度不是特别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银行在资产证券化上的推动力度。

市场收益率的正常波动,并不会在实质上阻碍发行的节奏。原因是,监管部门批下来后,产品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发行,没法等太久,否则需要重新备案。比较常见的情况是,银行可能会对市场利率水平进行密切的关注,如果波动幅度不是很大,就会把产品发出来。

《21世纪》:从配置的角度,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需求如何?

王学斌: ABS产品是区别于企业债、公司债的一种固收类产品,基础资产多样且相对分散。随着ABS规模逐渐增大,这方面的需求预计会越来越大。

从国外的历史数据来看,ABS产品评级的稳定性最高,比公司债还要高,我们称之为信用等级迁移比率,信用等级迁移比率越小,体现了信用等级的稳定性越好。企业债若违约,是整体违约,但ABS产品的违约,则是违约的概率与比例的问题。随着投资者认识的深入,再加上大的宏观环境,包括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等,ABS未来将成为一种很好的配置资产。

中小银行发行需求更强

《21世纪》:近期有监管官员提到ABS的“首单效应”,即机构希望通过发行一期产品获得资质和经验,但后续的发行动力存疑。中小银行短期内的后续发行动力如何?

王学斌:与大行相比,未来中小银行受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会更大,做资产证券化的需求将更加迫切。短期看,中小银行首先需要拿到业务资格,目前银行对业务资格是看重的,并通过实战经验搭建团队、制定流程,形成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内部机制,这是中小银行发行首单产品的一个直接因素。

同时,鉴于基础资产类型的多样性,很多银行做完第一单以后,会考虑换个资产类型继续做。比如,发行CLO,可能会尝试信用卡房贷等消费类的。

而从长远角度来讲,证券化扩大融资渠道,资金来源,调整资产结构然后扩大收入来源,降低融资成本,包括节约资本占用,这些都是目前银行管理层关注的战略转型重点,也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重要用武之地。

随着利率市场化加速来临,银行的负债端将会承压,对其息差形成较大的影响,而且从企业角度讲,降低融资成本的需求,也会导致银行息差缩小。因此,这些因素是银行未来进行资产证券化操作的主要动力。

《21世纪》:相比大行,中小银行的内部管理体系相对不那么完善,其发行产品会有哪些难题?应如何处理?

王学斌:与国有大行相比,中小银行比较缺乏相关的业务经验,内部管理相对来说也没有国有大行那么完善,而且基础资产的剩余期限较短也是一个问题。

中小银行在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存储管理方面,与资产证券化的相关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发行机构调取数据时,可能系统里都没有登记这些信息。这就比较麻烦,需要逐笔检查贷款合同上的数据,而且系统里存储的数据还可能与合同上的数据不完全一样。这些,都是现实当中中小银行在做资产证券化时面临的具体问题。

中小银行的贷款,很多剩余期限较短,而做资产证券化需要一定期限,对有些资产而言,可能发出来的时候,贷款就到期了,比较困难。

所以中小银行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应先进行内部组织制度的梳理,成立证券化的协调小组。比如,要获取业务资格,发起机构需要准备证券化业务请示报告,包括会计核算制度、风险控制制度、证券化管理办法以及一些机构的选任标准、程序等。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