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外资银行已经悄然迎来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第十五个春秋。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中国金融业态中重要一员的外资银行在多重挑战中如何寻求突围之术,念好“新常态”这本经呢?
首先,我们应当看到,“新常态”下外资银行遭遇多种新挑战。一是传统业务受到冲击。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脱媒”现象愈演愈烈,证券、保险、基金、风投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不断蚕食银行的传统融资市场,小贷、担保、典当等“草根”信贷机构以及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也日渐活跃,使得中国企业的融资来源日趋丰富,商业银行的垄断优势不再。而相比中资银行几十年的“广积粮”,网点数量不占优势的外资银行在“融资大战”之中劣势尽显。
二是信用风险上升。虽然外资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水平一向高于中资银行,但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换挡期,不同行业陆续出现经营困难和贷款违约风险,外资银行也不得幸免,不良贷款和不良率两项指标出现“双升”。
三是传导性风险长期存在。外资银行除了要面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所引发的在岸的信用风险之外,境外母行的系统性风险的传导因素也不容小觑。
四是合规风险陡增。全球金融监管环境在金融危机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国际上看,近两年欧美监管机构相继向多家全球性金融集团开出巨额“反洗钱”罚单。在中国,2014年外资银行共暴露了13起案件或风险防控事件,其中3起定性为案件,8家在华外资银行涉案,无论是案件数量还是涉案银行数量均创新高。我国“入世”后,监管机构虽然履行了开放义务,但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基本以辅导教育为主,开出的罚单也是“警示”多于“惩戒”。不过,在“宽进严管”的新监管思路下,某些外资银行若继续“踩红线”、“踏灰带”,必将受到中国监管机构的严惩。
五是金融产品缺乏竞争力。长期以来,在华外资银行的金融产品与中资银行同质化较为明显,这从外资银行的财报可以看出,其收入结构与中资银行大体一致,约70%来源于利差收入,产品创新严重不足。
虽然“新常态”下外资银行遭遇上述各种挑战,但挑战与机遇总是并存的,因此我们也不应一味地悲观。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3年曾提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银行业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因此,顺应新常态、抓住新机遇,必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外资银行经营和发展的战略方向。
简要而言,外资银行的新机遇包括以下三点:一、虽然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但国内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完善市场主导机制,在华外资银行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二、中国银监系统落实中央简政放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总体部署,不断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为在华外资银行的发展提供更加宽松便利的政策环境。三、中国的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尤其是人民币正向着国际化货币的方向发展,为具有国际化特点的外资银行提供了宝贵机遇。
面对新常态下的新挑战,结合新机遇,外资银行宜着眼于以下几方面:
一是完善创新机制,深入研究本地市场,开发本地化产品。许多外资银行的母行在境外市场具有一定的专业化、特色化经营优势,例如擅长于交易类业务、大宗商品业务、托管业务、中小企业业务等,但其境内的法人银行却没有发挥出母行的优势,导致与中资银行同质化竞争。因此,外资银行一方面应当充分借鉴母行的业务经验,另一方面也要结合本地市场的特点,尤其是特定行业的市场规则以及企业的需求,在中国监管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业务创新,提供更多符合本地需求的特色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在本地企业的知名度,达到和中资银行差异化竞争的目的。
二是发挥全球网络优势,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新常态下,外资银行应该意识到其在境内市场以及传统业务领域并不具备显著优势。在提供差异化服务方面,针对中资企业“走出去”的特点和需求,外资银行宜充分利用母行的全球性网络、跨国管理经验和全球人才优势,提供跨境贸易融资、贸易结算、外汇交易、现金管理和衍生品交易等特色服务,以满足中资企业日益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应该说,外资银行最大的优势就是全球化网络,应当充分利用在境外当地经营的团队以及积累的市场经验,为中资企业的跨国贸易和投资提供贸易融资、投资咨询、制定市场策略等金融服务,帮助企业深入了解当地市场格局、法律、政策等信息,充分彰显外资银行的优势。
三是抓住政策机遇,顺势而为。中国对外开展更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对内则不断激活新的内需,包括人民币国际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经济战略的实施,为包括外资银行在内的金融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外资银行应当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例如,在人民币的跨境使用的发展进程中,有不少外资银行积极参与,将跨境人民币业务作为重点发展领域,积极拓展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人民币现金管理、人民币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计划)托管、代客发行境外人民币债券等业务,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四是建立约束机制,完善内部组织架构,规避合规风险。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从追求速度转变为讲求效益,外资银行既要适应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又要构筑母行风险性传导的防火墙。
受限于外资银行分行及代表处的规模,行内员工往往身兼数职,“一人独大”的思想和做法成为这些外资银行的一大诟病,为风险案件滋生提供了土壤。新常态下,外资银行应注重内部组织架构的约束和完善,优化人才选拔和任用机制建设,摈弃“近亲繁殖”的员工竞升陋习,主动营造一个“公其心,万善出”的企业氛围,以建立外资银行的长远发展格局。
“入山问樵,入海问渔”,15年的发展历程使外资银行对中国市场已经不再陌生。新常态下,外资银行只有居安思危,扎根中国市场,利用好自身百年积淀下来的全球网络优势和市场经验,积极创新,立足服务于中国客户“走出去”,潜心修炼,才能将其根系深扎于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上不容忽视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