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从这些数据看,中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未来发展的潜力巨大。但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也需要高度重视风险防控。潘功胜还透露,中国将积极探索开展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证券化。
5月15日,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出席国务院政策吹风会时表示,目前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期,他本人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表示,“中国现在的贷款余额大概接近93万亿,其中,人民币贷款的余额接近88万亿,我们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余额是3000亿,相当于整个贷款余额的0.3%。”
此外,潘功胜还表示,截止今年4月,中国的债券市场余额为37万亿,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公司类信用债,这三个大类各占三分之一左右。3000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只占整个债券市场约0.8%。相比之下,截止2014年年底,美国的资产证券化余额是10万亿美元,相当于60多万亿人民币,我国的资产证券化相当于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余额的0.5%。从这些数据看,中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未来发展的潜力巨大。
回顾十年来中国的资产证券化试点经验,潘功胜认为,一是初步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制度框架,二是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体系初步形成。截至2015年4月末,金融机构共发行112单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累计近4500亿元,余额近3000亿元。
5月13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进一步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当天的会议决定,新增5000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
潘功胜称,下一步,央行将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按照真实出售、破产隔离,统一标准、信息共享、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以及不搞“再证券化”等原则,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市场化约束作用,提高产品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扩大试点规模,加强投资者培育,做好风险防范,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但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潘功胜强调,也需要高度重视风险防控。首先要防止过度证券化。“因为资产证券化从理论上来说是可以进行多层的证券化,证券化做的层级越多,基础资产和投资人之间的距离就越遥远,证券化产品也会变得复杂,不仅客观上会使风险难以识别,主观上也会产生过度转移风险的道德风险。所以,中国在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过程,我们强调一个基本的原则,要保证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简单、透明。”
此外,潘功胜还表示,在制度建设方面,中国也充分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比如说,我们要建立一个动态、标准、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包括在产品的存续期有一个持续的信息披露机制,以及对于信息披露的评价机制。
对于信贷资产证券化盘活的存量资金和腾挪出来的信贷资源,潘功胜表示:“要更好的投入到国民经济的一些重点领域和薄弱的环节。比如说棚改、水利、中西部铁路的建设以及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支持。”
“开展不良资产的证券化,能够拓宽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渠道,加快不良贷款处置的速度,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同时,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发现不良资产的价格,有利于提高银行对于不良资产的回收率水平。”潘功胜在答记者问时也承认,将积极探索开展不良资产的证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