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项目难寻 银行贷款量价两难
闫沁波/文
4月份,Z行长所在的中国银行湖南某县域支行表示要给当地人民医院提供1000万贷款,但被这家医院拒绝。
此前,这座小县城里只有工、农、中、建四大行,此后信用社、农商行纷纷设立,股份行也将分支机构开了进来。小额贷款公司更是一年接一年如春笋般林立街边。人民医院这种优质客户,在这个小县城里并不多,是各家金融机构争抢的贷款客户。遗憾的是,除非遇到改扩建等项目,这类客户一般并不需要贷款。
继2014年11月、2015年3月两次降息65个基点后,5月10日,央行再次宣布降息25个基点。
当晚在朋友圈看到降息消息,Z行长并未感觉到轻松:基准利率不断下行,银行息差水平也在下降,需要通过扩量来弥补,但“量不是想扩就能扩”。“我们支行现在贷款没有额度限制,只要能放得出去。但合规的贷款客户太少,很多时候,有钱也放不出去。”他说。
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出现同比少增,货币供应量M1、M2增速放缓。
在Z行长看来,“贷款放不出去”的原因归结起来有这几类:中小型企业抵押物不足;类似房地产等产能过剩行业银行方面不敢放贷;银行在减少参与有大量资金需求的政府基建项目。
“有一位四川的房地产商来我们这里开发项目,规模也够大,资质也不错,资金需求也有上亿,但(我们)就是不敢贷。”他苦笑着说。
一位实业企业主反映,很多企业抵押物的抵押率已经较高,难以通过抵押获得新的贷款。而创业者的轻资产则让他们更倾向去寻找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
此前的降息和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带来了融资成本的下降——截至2015年一季度,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56%,比上年12月下降0.22 %,同比回落0.62 %——但和降准带来的额度释放相比,降息带来的贷款增长或许没有那么明显。
“贷款基准利率下降后,由于企业获得贷款一般为基准利率上浮20%到30%,所以也会相应下降,但我们给企业融资的敞口还是不敢放开,所以企业在获得融资上还是有困难。”重庆一家担保公司中小企业部一位人士说。
“同降息相比,降准给银行带来的信贷规模扩张感受更明显,今年明显感到总行给我们的额度相对宽松。”建设银行重庆分行相关人士说。
3月份,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6.78%,比上年 12月下降了0.15%;票据融资加权平均利率为 5.40%,下降 0.27%;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01%,比上年12月下降0.23个百分点。
“(虽然)贷款基准利率下调了,但具体利率要谈,我们分行基本没有基准利率及基准利率以下的贷款,银行收息整体在下降,所以需要做量来弥补。”一家城商行相关人士说,“但量不是想扩就能扩,贷出去产生不良多,就没有意义了。”
(实习记者汪楠对本文亦有贡献)(编辑 付玉)